培训首页  >  整形美容新闻  >  骨盆周围的关节概况及矫正

骨盆周围的关节概况及矫正

[2017-06-17 23:17:50] 浏览量:835 来源:

博乐健康人生

  Happy Father's Day

  也许你编造的故事很精彩,如果故事的情节和内容全是虚构的,那么就意味着你在故弄玄虚。听你故事的也只能是一群浮夸的人,信你故事的也肯定是投机的人。所以谎言说多了能骗的了自己,却骗不了脚踏实地的、务实的人。

  社会是个大舞台,每天都有形形色色的演出。

  一句话,不是骗子高明,而是傻子太傻、太天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现实,也不可能,只希望本文在炎热的夏日里能给大家带来一丝清凉,衷心祝福诸位事业有成!一生平安!

  医学是严谨的,康复是完善的。

  康复医学不是医学的补充,而是临床治疗的必然,是医患双方的完美收官。

  要想成为一位的运动康复医生,首先要学会自我定位,要弄懂自己该干什么。

  运动康复医生需要冷静,必须放弃一切浮躁,一味地追求“立竿见影”是幼稚的表现。健康的维护是医患双方的配合,既需要医者的仁心和技术,还需要患者的信心和修整。

  “神医”在逐渐成为笑料,“大师”也被层层扒皮。以点带面、以一概全不是医学精神,反而破坏了医学,请诸位先剖析一下自己的能量吧。

  未来的临床分工只能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人性化,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方向也必然会越来越明确。只有起点高、目标近的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至于门槛低、目标远的就不做任何评价了,政府不可能为了迎合一群无知的人而舍近求远,盲目投资。这就叫优胜劣汰,也许一个口号刺激了某些人的兴奋点,但口号不毕竟是政策,更改变不了法制,只能是在不久的将来让你垂头丧气。

  一、运动康复要从骨盆调整开始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从中、西医学的角度、骨科临床和运动康复等方面详细地论述了骨盆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因为骨盆自身不能产生运动,自然也不会产生变形,骨盆就像塔基,构成了躯干的底座。骨盆搭建不好,人体就会散架:骨盆意外受伤,人体就会失衡。当发现骨盆的骨性结构遭受破坏时 好还是交给骨科医生来处理吧,毕竟骨科医生更能直观的面对骨骼,更有利于针对性的骨骼修复。

  能做到这点不仅衡量的是一个康复医生的医疗水平,更体现的是康复医生的医德和人品,何况一大批从事康复理疗的朋友没有医学资质,无论从临床经验,还是法制政策都不具备骨骼修复的能力。

  总之,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先学会守法,否则这种侥幸只能存在一时,伤害的是你的一世,

  凭我25年的临床经验,骨性损伤的患者不会轻信某正骨“大师”杜撰的“神技”而放弃骨科治疗,更不可能去寻找某些正骨大师进行所谓的“复位”或“骨雕”。因此,运动康复应该针对的是骨科术后或者慢性劳损的软组织损伤的病人,需要有操守的、综合素质高的运动康复医师来完成。

  当你把自己换位成患者,你就能体会患者的需求,你就将重新审视自己,就会知道自己的 大需求什么,自己应该学习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样的本领。我也经常鞭策自己,也常常自我反省,一个人基础差不是问题, 大的问题是选择,是一错再错,还不知道错在哪里,还一味的坚持错。诸位评论,这种不懂自我否定的人是不是很可悲?

  康复治疗说白了就是宏观的临床行为,提倡的是针对患者的整体调整,注重的是生命质量的提升。运动康复其实就是康复的关节,目的就是使患者的关节更灵活,运动更便利。

  关于关节的康复,我认为先从骨盆周围的关节开始更为合理,因为骨盆的位置和稳定都是由骨盆周围的关节决定的,所以,只有保 证骨盆的生理状态才能决定人体整体骨性框架的完美性和协调性。这样吧,我现在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分析和探讨骨盆周围关节的运动康复,为将来学习关节的运动康复打好基础。

  我们先回顾一下以前的学习内容,骨盆的病理状态是指骨盆的体位发生了病理性变化,也就是指骨盆围绕人体横轴、纵轴以及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发生的三维旋转,其发病因素包括各种原因造成的腰骶关节错位、髋关节病变和耻骨联合轻度位移(临床很少见)等,或是因各种肌肉劳损导致的骨盆旋转。

  骨盆就是一个容器,顾名思义就是由骨骼打造的盆子,它所出现的任何病理变化都不可能独立存在,另外后天因素所造成的骨盆病理特征也无非就是位置或方向的变化。对于这些骨盆的微妙变化,我们也没必要大惊小怪,更不要盲目地针对骨盆本身进行干预。如果骨盆的骨骼、韧带真的出现了问题,那么也不是康复治疗医师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事情。骨盆内的器官出现的疾病也许与骨盆的病理变化有关,但也仅 限于功能性疾病,至于涉及某个骨盆内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还需移交给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所以我们不要越俎代庖,学习某针灸大师或正骨大师通过某经络穴位就能治愈妇科疾病的笑话。如果他们的能量真有这么大,那么医院很多科室都不需要开展了。另外我们这些大临床医生手底下都有很多这类病号,我们还真希望能有这种神技,这样既能解决病人的痛苦,还能减少很多临床麻烦。

  关于骨盆的矫正我们也不能仅仅着眼于骨盆本身,我的建议是要调整一切致病因素,并且还需要患者自身的修复。所以整个治疗过程需要一套完整的计划和详细的记录,一切的“立竿见影”在严谨的临床治疗面前都是泡影。

  二、骨盆和肢体形成的骨连接

  这篇文章我重点讲述骨盆和肢体形成的骨连接,以及这些骨连接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运动康复。

  骨骼在骨连接的帮助下构成了人体的框架,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带动了骨骼,参与了这个框架的活动。神经冲动指挥了骨骼肌的功能,形成了骨骼肌对骨骼的牵拉,确立了人体运动的精准度,使人体产生有目的、有规范的行为。

  骨骼主要化学成分是碱性磷酸钙,就相当于注入了生命的石头,骨骼被有机质和无机质粘合成不同的形态,幼儿期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大约是1:1,成人大约是2:7。骨骼的形态分长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盆骨属于不规则骨,不规则骨利于承重和对抗打击,所以多分布于人体的被动受力的区域。随着人体的发育成熟,长骨失去了造血能力,髂骨因为质地坚硬,而又不容易受伤,从而保留了造血功能。

  骨盆借骶骨和第5腰椎构成了复杂的腰骶关节,既成就了腰椎的灵活性,又保 证了躯干的稳定性。

  髋骨被称为下肢带骨,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融合而成螺旋状结构,髋臼就在这3块骨骼的融合处。3块骨骼形成一体后就会有3个骨髓腔,这种结构既能增加骨骼的坚固程度,又能减轻骨骼自身的重量,是骨盆轻量化构造的体现。

  三、腰骶关节的解剖,生理,病理和医学手法矫正

  腰骶关节即L5、S1,是腰曲的末端,形成人体框架的生命基础。

  1 骶骨的形态结构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后倾位,为骨盆的后壁。骶骨上接第5腰椎,下连尾骨, 呈倒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骶骨前面凹陷,中央部向前的隆突称骶骨岬,中部有4条横线, 横线两端有4对骶前孔。背面粗糙隆凸,正中部为骶正中嵴,中间部为骶中间嵴,此嵴两侧侧有4对骶后孔,孔外侧部有骶外侧嵴。骶前后孔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前后支通过。骶骨下端的裂孔为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称骶角。骶骨外侧部是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相关节,耳状面有个凹凸不平的界面,称为骶隆突,是为了增加摩擦、加固骶髂关节的硬结构。骶髂关节前面有骶髂前韧带,背面有骶髂后韧带,这两条韧带坚韧致密,把骶骨和髂骨紧紧地固定在一起。

  2 腰骶关节的病理性状态

  腰骶关节常见的疾病是L5-S1椎间盘突出, 严重的疾病是椎体滑脱。

  椎体滑脱都是因为椎板峡部断裂造成,骨外科一般称为“滑椎”。 L4-5 及 L5-S1 的明显前凸及直立的姿势使椎板峡部承受相当大的轴向、旋转及剪切的应力,重体力劳动和超耐力体育运动对峡部所产生的重复、负载可能导致峡部微骨折。骨外科医生在描述滑椎时经常提到“骨钩”,骨钩由椎体、椎板峡部及上关节突构成,它钩在骶骨的关节突上,骶骨的关节突形成相对的凹陷,被称作杯状面。当骶骨关节突出现大小、形体或者位置上的异常时,骨钩就可能脱钩而出现“滑椎”。骨钩自身也有可能出现断裂或者弯曲从而造成椎体向前滑移,出现“滑椎”。

  A 椎体、椎板峡部及上关节突的功能类似“骨钩”;B“骨钩”脱钩或断裂时出现滑椎。几乎所有类型的滑椎都伴有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受影响的椎间盘几乎全是滑椎以下的椎间盘,而其上方的椎间盘一般都正常。由于重力的作用,椎间隙的狭窄,尤其是L5-S1间隙狭窄可能会导致在L5椎体上剪切应力的增加。

  3 脊柱对腰骶关节的影响

  在整条脊柱中,腰椎体积 大,腰椎的运动幅度 大。椎间盘的直径大于椎体,椎间盘前厚后薄,椎间盘和椎体的厚度比例是1:3。5个椎体相互协同,共同承担头颅、胸腔和上肢带来的压力。腰椎的整体外形前倾,构成腹后壁,它两侧的骨骼肌坚韧致密,肌张力高,对腰椎的稳定性和运动起到了带动作用。腰椎和前面的腹肌围成腹腔,虽然腹肌没有直接附着在腰椎上面,但对腰椎的运动也起到了间接作用。L3是前倾的弧顶,也是头颅和躯干部重力牵拉的核心,L5和骶骨形成关节,L5的方向和位置减轻了脊柱对骶骨的压力,起到了卸压作用,使重力顺着L3贯通下去,直达骨盆内,加大了髋骨的压力,股骨颈的角度上倾,增加了对重力的承受程度。

  脊柱是运动系统的核心,它自身的运动功能取决于椎间盘的状态,脊柱的急慢性损伤会影响到整个机体,因此机体的宏观形态和运动功能取决于脊柱的状态。骨骼肌的张力会因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对骨骼的牵拉能力和对骨骼位置的掌控能力也跟随着降低,机体的平衡性和动态的稳定性就会被打乱。同时也必然会牵连到脊柱,使脊柱发生退行性变,甚至还有可能出现矢状位或者冠状位的病理性弯曲、以及不同方向的旋转性的病理性弯曲。地球的引力、周围的环境、以及与生俱来的生活习惯等因素都是双刃剑,既能对运动系统产生有利的帮助,也能对运动系统产生不利的伤害。合理的体育锻炼和长期保持良好的姿势可以平衡重力,延缓人体的衰老。很多无意识的行为动作取决于人体的敏感度对中枢的影响,慢性劳损也并非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所以因运动系统功能下降而造成的人体衰老根本就不可能避免。

  4 腰骶关节矫正

  腰骶关节矫正不是中医正骨,更不是片面的软组织,而是一个涉及到脊柱、骨盆和下肢整体考量的诊疗体系。

  在第5腰椎和骶骨以及它们之间的骨连接没有出现病变的前提下,只要有目的地针对附着于该关节周围骨骼上的骨骼肌、跨越该关节的骨骼肌应用“手刀”调整,使它们都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第5腰椎和骶骨能够重新接受周围骨骼肌平衡牵拉。根本不需要死扳硬拽的民间正骨疗法,第5腰椎的髁突也会和骶骨的杯状面自行整合,腰骶关节恢复正常功能。腰骶关节强硬是这个位置的常见病,对于这个疾病的治疗任何暴力扳动和牵拉都有风险,都属于骨科禁忌,这个疾病只能采取安全的保守疗法。

  近20年来我一直关注腰骶关节相关区域的疾病,发现腰骶关节功能紊乱的女性患者居多,女性患者因生育、职业、个人习惯等原因导致腰骶关节等处的韧带、肌腱和筋膜受伤,并伴有L5-S1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我采用“手刀”为这些女性患者调整以来,她们当中多数患者基本都是一次性去除症状,后期继续应用“手刀”为她们塑型,塑型的目的是为了使女性患者脊柱、骨盆、下肢之间的连接更趋合理。我在治疗过程中基本不用“复位”等粗枝大叶的正骨手法,始终坚持以软带硬,筋柔骨正的原则。这20年来我应用MMC(医学手法塑身美容)技术不仅控制了上万例女性患者各种类型的颈、肩、腰、腿等处的疾病,而且使先天条件占优女性患者的身材变得前凸后翘、错落有致,这些女性不仅收获了健康,而且收获了青春和美丽。

  调整腰骶关节,我遵循的是以全带面,一面带线,以线带点,集中调治。根据骨骼肌生物力学的原理,机体任何部位的骨骼肌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脊柱,均需要进行作用肌肌群和拮抗肌肌群的综合调理,而调整这些骨骼肌的同时也对脊柱的康复发挥了作用。对于腰骶关节功能紊乱而言,它的发病原因是软组织受损,所以简单的矫正和复位根本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在骨骼肌还处于痉挛或僵硬等病理性功能状态时,进行骨骼矫正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尤其既要负责参与承重、又要稳定脊柱活性的腰骶关节更是如此。如果个别整脊、推拿正骨的康复理疗爱好者热衷于骨骼矫正,我认为 好要具备以下各项条件:①骨骼肌已经完全达到了松弛有度的生理状态。②保 证韧带、关节腔和滑膜囊状态良好。③骨骼、软骨或间盘等结缔组织没有出现病理性缺损。④保 证患者机体不会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下,医师可以采用安全的方法进行关节矫正。

  矫正不能等同于复位,很多关节病变只是因为软组织病理性附着导致了关节功能紊乱而已,根本不存在产生骨骼脱位。至于产生软组织病理性附着的原因尚需进一步检查,如果涉及到神经损伤或重视肌无力,还需进行临床综合诊治。所以真正的医学专业人员不会关注道听途说的一家之言,更会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去随意进行啼笑皆非的骨骼复位,相信这些自取其辱的“神话”会随着社会进步而逐渐消失。

  腰骶关节矫正能否安全进行肯定是医师必须考虑的内容,临床治疗对患者所发挥的作用和对疾病所起到的效果也是医师考察的重点。医师不能为治而治,更不能为症而治,应该为病而治;整形医师更不能为变而变,要为美而变,为健康而变。所以康复治疗医师不是为患者身体出现的“啪”的一个响声而进行矫正,是为去除疾病还原患者身体健康而进行矫正。

  通过近20年以来的临床实践,我发现腰骶关节矫正对收胯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当医师有序地调整完骨盆周围所有相关的骨骼肌之后,有针对地进行腰椎矫正和腰骶关节矫正能够对附着在脊柱和骨盆上面的短肌、韧带、肌腱进行重新调整,可以促进脂肪组织的填充,从而保护神经、血管、淋巴的输布,改善局部供血,降低局部软组织水肿和肉芽增生。特别是腰骶关节矫正,在医师晃动骨盆时患者自身所带来的惯性就能够使腰腹部和下肢部的骨骼肌相互整合,医师瞬间发力时通过股骨上端杵臼结构的传导,股骨颈再次发挥杠杆的联动作用,撬动骨盆反向运动,对腰骶关节产生作用。因为腰骶关节矫正还作用了骨盆,所以对患者骨盆的病理性偏移和髋关节的前后韧带也发挥了作用。腰骶关节矫正获取成功之后,女性患者能看出收胯翘臀的效果,另外矫正后的一侧下肢会略微增长。

  四、髋关节的解剖生理、病理变化和医学手法矫正

  1 髋关节的概况

  髋关节有独立的解剖特点,髋关节是大转子和小转子到髋臼之间的关节。关节囊并没有完全覆盖大转子和小转子,而是在股骨颈的前面附着于弧形的间线,后面贴着大转子和小转子的内侧缘产生了附着。关节囊内的股骨颈就像一根摆臂,围绕着髋臼窝进行各个方向的转动。根据杠杆的原理,骨骼肌只要对远端的股骨体或与股骨关联的骨骼进行不同方向的牵拉,都可以改变髋关节的形态。

  其实髋关节本来也没什么可调整的,髋关节虽然是人体运动幅度比较大的球窝关节,但髋关节拥有很深的髋臼,为了增加髋关节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髋臼周围覆盖了软骨-髋臼唇,髋臼窝还有耐磨的软骨-耳状面,并且还有股骨头韧带把股骨头和髋臼窝连成了一体,髋关节囊的前后还有两条致密的韧带——坐股韧带和耻股韧带。髋关节的这些结构,就足以证明髋关节的稳定性。诸位能否发现以上叙述的基本都是韧带和软骨针对股骨和髋骨的控制作用,韧带、软骨构成了骨连接,骨连接的作用是矛盾统一的,既要限制骨骼的位置,又要保 证骨骼的灵活运动,所以,骨连接所起到的作用也无非就是维护关节生理活动的宏观形态,实质是骨连接和骨骼都是被动的。

  大转子的上、下、前、后、外均有骨骼肌附着,附着在大转子下缘的骨骼肌是股二头肌,股二头肌除了附着在大转子外,还附着于股骨,股二头肌对维护股骨远端的方向和位置起到了关键作用,毕竟股骨的远端是向内倾斜的。股骨这一微小的倾斜角度既增加了股骨的承重能力,又决定了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生理形态。不得不说人体在进化过程中,每个细节都是为人体站立而服务的,这就是区别其他动物的关键。

  附着于大转子外侧缘的臀中肌和臀小肌都非常强大,虽然它们对大转子具有间接的内旋作用,但它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对股骨的外展功能,所以,臀中肌、臀小肌只有和在附着于大转子所有骨骼肌和谐相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它们对大转子固定的辅助作用。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嵴、转子间线、股骨颈和股骨头的特殊结构造就了短肌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固定住股骨,而长肌对下肢的任何反常规牵拉都有可能影响到固定股骨的短肌,久而久之短肌就会因为超出自己的耐受而受伤。在维持人体站立位的各种运动时,虽然缝匠肌、股薄肌、跖肌等也积极地参与了人体的平衡作用,但因它们的力量实在渺小,根本阻挡不了它们周围强大骨骼肌过分的牵动行为。坚持到 后的依然还是那些短肌,它们是直接附着在股骨大转子周围的骨骼肌,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固定骨骼,保护股骨周围通过的神经和血管。

  在正常情况下,股骨的生理形态使其能够承受身体重量,并且通过股骨体、颈和头将地面反作用力传递到骨盆的髋臼处。在额状面上,股骨颈和股骨体之间形成一个夹角叫颈干角,正常成人大约为120°-130°,大于这个角度为髋外翻,小于这个角度为髋内翻。股骨干长轴线与胫骨长轴线在膝关节处相交成向外的夹角,正常时170°,其补角被称为膝外翻角,男性略小于女性,若外侧夹角小于170°,为膝外翻(即X型腿);若外侧夹角大于170°,为膝内翻,呈O型腿或“弓”形腿。前倾角是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线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范围8°--25°,平均12°。

  2 短外旋肌的功能或规范处理

  梨状肌、闭孔内肌、上孖肌、下孖肌、闭孔外肌、股方肌组成了作用于股骨的短外旋肌,它们的意义并非是对股骨的外旋运动产生了多大作用,而是它们对固定股骨方向的执着和坚守。这6块短外旋肌相对其它的下肢肌实在渺小,虽然它们也有各自不同的解剖位置和形态结构,但它们的共同点是位于骨盆和股骨之间,所以它们的工作岗位就是骨盆和股骨,它们共同的任务是让骨盆和股骨不离不弃。

  骨盆和股骨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了病理性变化,它们也会抱团维护股骨的位置,为此股骨的转向也只能发生微小的变化。因此,这种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改变很难被人预料,更难让人发觉,也不会引起重视。即使发展到一定程度,机体出现了症状和特征后,大多数医师也不会关注这些微不足道的短肌。

  也不回避个别人的极端思考和行为,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结于这6块小骨骼肌,于是来个梨状肌剥离的名堂就认为能解决一切。他们殊不知局部的变化是因为整体的影响,而局部的病变不及时处理又会继续影响整体,错误的处理方式虽然能暂时消灭疾病的症状,却不能阻挡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和扩散。梨状肌发生了病理性变化后可能会因长期痉挛而变得僵硬,锐性器具(比如毫针、刃针或针刀)穿透皮肤和皮下组织后对筋膜即使能起到松解作用,可以干预覆盖梨状肌的软组织,缓解了周围软组织对梨状肌的对抗,

  那么,这些锐性器具一旦破坏梨状肌腱的正常附着,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①梨状肌也许会因部分肌腱的断裂出现肌张力下降,减小了对坐骨神经的挤压,下肢的疼痛症状消失。②锐性器具划破了大转子后缘的骨膜,而出现疼痛症状加重。③锐性器具伤害梨状肌表面的腱鞘后,梨状肌的部分功能丧失,而其他5块短外旋肌开始代偿梨状肌的功能,疾病症状依然存在。④覆盖梨状肌的软组织和梨状肌的固有筋膜同时遭到破坏,经过一定时期的机体重新修复后,出现瘢痕增生,梨状肌的固有筋膜和周围的软组织产生粘连。

  短外旋肌因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痉挛和僵硬,短外旋肌的肌腹弹性就会削弱,无论股骨产生任何运动,机体处于站立位时都会因短外旋肌的病理性变化而把大转子固定在外旋的方向。这种貌似微小的变化映射到体表之后,仔细观察就能够看到胯部视觉性变宽、臀部两侧出现凹陷、小腿走路外八字等形态和人体姿势的变化。

  3 髋关节矫正

  按目前的医学原则规定,球窝关节脱位禁止使用暴力和突然转向的复位方法,球窝关节复位必须在骨科由骨科医师复位,即使非常时期其他专业医师(没有医师资质的除外)行驶了复位,也必须由骨科医师做事后鉴定。否则,即使患者暂时没有出现异议,但今后出现的任何关节问题都要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医师属于超范围诊治,无资质者属于非法行医,面对法律就这么简单。

  有些球窝关节脱位多伴有骨折,或者有明显的创伤史,因为髋关节比较稳定,所以髋关节很少出现脱位,除非急性创伤导致了股骨颈或髋臼骨折,或者外伤没有及时救治,导致髋臼月状面磨损严重而造成脱位。髋关节脱位一般很少采用保守的方法,即使采用保守,也不能使用暴力或转向。

  保守的复位方法一般采用的是Allis仰卧位牵引法和Stimson俯卧位牵引法,如果保守的方法不能完成复位,那么只能选择手术。另外笔者作为临床执业医师有义务呼吁大家,髋关节脱位多伴随骨折,很容易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希望大家一旦遇到髋关节脱位的患者, 好建议他们去更专业的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

  4 收胯

  胯,从组字结构可以推出胯是由肉组成的,胯部是指腰到大腿之间的肌肉映射于体表的外在形态,这里也是服装设计师比较关注的区域。我在以前关于骨盆矫正的文章中已经分析了这片区域的解剖特点,虽然骨骼是这片区域的基础框架,但体表的形态仅仅依靠骨骼是不可以的,只有骨骼肌的参与和互补才能解决骨盆和股骨过度时形态问题。这种软与硬的结合既要保 证髋关节生理功能的正常行使,又通过层层软组织的叠加使骨盆和股骨这片区域变得光滑圆润,基本看不出骨骼的影子,弥补了骨连接的遗憾,掩盖了骨骼所不能完成的人体瑕疵。

  在视觉上,人体冠状位有两个相对宽的区域,那就是肩部和胯部。肩部是由上肢带骨和上肢骨组合而成的,胯部是由下肢带骨和下肢骨组成的,它们因功能不同而搭建了各自鲜明的形态特征。胯宽和肩宽是针对个体身高而言的,是机体长、宽比例的宏观目测,针对这两个位置进行MMC(医学手法塑身美容)局部调整,可以改变人体的透视,从而影响到整体的外观。我调整胯宽的标准也是根据视觉反应来展开讨论的,首先要了解胯宽的视觉集中位置才能有目的进行MMC(医学手法塑身美容)修复和改造,所以我从造成胯宽的机体结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诊断结论后, 后再进行MMC(医学手法塑身美容)调整。

  广义的收胯,即为松胯,收胯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韧带、肌腱、关节等。经查阅养生、太极拳等方面的古今书籍,笔者推断生理学的胯应该是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连接、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松胯人人皆宜,是患者的主动行为,太极拳无疑是 佳选择。笔者曾一度对全国各大太极群俱乐部进行过考察研究,也加入过某体育学院的太极学会,通过切身感受,认为太极拳确实是项不错的健身项目。太极拳讲就吐纳均匀、下盘稳固,以腰为轴,动作圆润而连绵不断。长期习之,可以调结气息以通达四肢百骸,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专注太极拳者,不仅能修身养心,而且刚柔并济,身材姣好,吴阿敏老师和邱慧芳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狭义的收胯,即为缩胯,是指缩小双侧大转子及其覆盖的软组织左右之间的距离,亦是本节将要讲述的收胯。这里所要进行的收胯是医师有针对性、目的明确的主动行为,是在整脊、翘臀、瘦腹、收腰、瘦大腿等经过MMC(医学手法塑身美容)调整后,机体的形态已经接近康复治疗医师规划的理想标准。通过进一步MMC(医学手法塑身美容)调节附着于大转子的肌腱,使髋关节变得更加灵活,还可以使腹股沟、会阴、坐骨结节等处的韧带保持松而不懈、沉而不僵的生理状态,从而使机体两侧变得窄小,优化了人体的黄金分割值。所以收胯和翘臀是相辅相成的医学行为,收胯可以守住MMC(医学手法塑身美容)调整后收腹翘臀的成果,翘臀也可以使附着在髋关节周围的骨骼肌得到充分释放,间接地增加了胶原蛋白的合成,使骨骼肌肌腱对骨骼的附着变得更加坚固,增加了骨骼肌的肌腹弹性。

  有关骨盆周围的关节矫正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话题,在今后的文章中我还要不断地推出各种先进的矫正技术和保守疗法,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诸位能认真阅读,并从文章中得到启发,重新审视自己在康复治疗中的思想和行为。也希望诸位能通过学习能提高自己对疾病的诊疗水平,成为一位真正的康复治疗医师。

  ——总之,医学是健康工具,只为健康服务。

  博乐健康人生,使你的人生更精彩!

  博乐健康人生,祝你拥有一生健康!

  轻触二维码,关注博乐健康人生,将为你带来更多的绿色健康养生知识。

  “第 16期软组织病理性附着手刀调整及医学手法塑身美容弟子班研讨班”正在招生中。

  健康热线:

   后,祝所有读者大吉大利!一顺百顺!平安吉祥!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上报名

热门信息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