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首页  >  日语新闻  >  到底日本有什么好?

到底日本有什么好?

[2017-10-15 14:35:22] 浏览量:171 来源:

南通日向多语种工作室

作者:于福功,中国海洋大学1984年毕业,同年考取公派留学生,被派往日本学习食品化学。博士毕业后,进入日本Takara Bio公司。2004年被派回北京参与创立北京分公司,一直工作至今。



1

“我所认识的日本人”

像我这样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七八十年代接受的基本上是抗日的教育,在去日本之前,对日本和日本人基本上是负面的印象。


但是三十年前当我踏上日本国土到日本留学,出了机场,发现我们教研室的副教授林先生亲自开车去机场接我,态度和蔼可亲,这让我感觉也许日本人也没有那么可怕。


我们研究室的教授是大城教授,他更是把我当成自己的孩子,很亲切地给我纠正日语。后来大城教授退休,林先生成了我的教授和博士导师。他经常和我一起做完实验后开车带我到他家里吃饭,他太太也不会专门为我做饭,就是他们家的人吃什么,就给我吃什么,真正把我当成自己的家人。


我从硕士到博士,跟随林教授一起做了7年的研究,从他身上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他认真,勤奋,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宽容,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十八年你中,我也接触了几百位日本人同学,同事和朋友,我觉得本质上中国人和日本人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要以诚相待,都可以成为朋友。


通过留学生活,我也认识了四十多个的留学生,无论是欧洲人,美国人,南美洲人,南亚洲人,同样没有太大区别,只要真诚交流,大家都可以成为朋友。


所以我不喜欢听别人说某某地域的人怎么不好。很多人问我在日本有没有受到过歧视,我自己没有感觉到。无论导师,同学,同事都对我很好,在公司的升迁也和日本人一样。


2

“我在日本旅游的故事”



1986年3月15日,我和一位同学开始了骑自行车绕日本九州岛一圈1200公里的旅途。天不作美,我们出发时天空下着毛毛细雨。


就在我们沿着国道骑行了七八十公里的时候,我的同学的自行车胎被扎破了。虽然我们携带了修胎工具,但是下着雨自己没有办法修。我们只好推着自行车往前走。


没多久,我们看到路边有个小店,日本人叫驿站,通常是私人开的给路人歇脚的,靠点土特产和茶水赚钱。我们进去打听哪里有修车的,店主告诉我们,修车必须去城里,开车要20多分钟。


不过他说他可以用自己的小卡车带我同学去。就这样,店主把自己的卡车开出来,放上自行车,带着我同学修车去了。我一个人留在店里,老板娘拿出热茶和点心招待我。我同学修车回来后,我们又上路了。他们没有收我们一分钱,这让我们很感动。


第二件事是同,我在去码头乘渡船的路上,因为坡陡路滑,刹车失灵,我主动撞上路边墙体,自行车前轮完全变形,无法转动。我提着前轮,坐上轮渡。


到了对岸,走在离开码头的路上时,一位日本中年人主动过来问我们怎么回事,要到哪里,我们告诉他后,他说他知道我们要住的旅店,可以带我们去。他接过我的自行车,帮我提着前轮,一直把我们送到旅店。


到了后,他招呼老板娘给我们盛饭吃,而他自己打给自行车修车店。由于第二天是自行车店休店日,他让老板连夜给我修好。打完,他就推着我的自行车去修去了来得及说声谢谢。第二天。我们可能都没有,旅店老板带我们去取回自行车,完全和新的一样。


通过这两件事,改变了我对日本人的印象,有人说日本人小气,冷漠,我完全无法同意。即使是在中国,又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么热心大方地对待从贫穷的地方来的陌生人。


三十年前,当时中日之间的差别可以用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来形容,但是即使那个年代,普通的日本人,并没有冷漠地对待我们。


所以我经常说,代表的政治家们之间可以吵架,可以对骂,作为老百姓,我们无论对待那个的人,都要友好相处。


3

“日本人的整洁与秩序”



经常有人问我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我的回答是,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描述的话,那么日本是一个非常整洁,非常有秩序地。


先说整洁,现在每年有二百多万中国人去日本观光,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日本非常干净,日本街道上没有垃圾桶,日本也没有扫马路的清洁工,为什么这么干净,就是所有人都会将垃圾带回家再丢。


实际上,刚到日本不久,参加研究室师生的郊游活动,我就发现了同学们每个人都会带着垃圾袋,把野餐的垃圾装到垃圾袋里,带回去。


那么风吹来的垃圾和树叶到哪里去了?城市的车道上,还是有扫地车在打扫。而店家前边的辅路,是没有清洁工打扫的。


每家店的店长,早上在开店前,都会带领员工把自己的店面前边的人行道,扫得干干净净。如果一个点门口垃圾很多,可能很少会有客人进去。


在这里也顺便谈谈日本的垃圾分类。我所在的城市把垃圾分成13类,365天,那天该扔那一类垃圾都是规定好的,没有人违反。能够作为资源回收利用的垃圾,90%都会被回收利用。有些是并不给钱的。


比如说超市里的盛食品的泡沫塑料盒,日本人都会洗干净,去超市的时候顺便带过去,丢到超市门口的回收桶里。报纸,书刊都会叠整齐,放在垃圾回收站,清运工人会拿去。


还有每个小学,每年都会有两次资源回收活动。在一个学区内的家庭,通常都会把报纸,纸盒叠得整整齐齐,就等着学校回收。一般有学区内开公司的人免费提供卡车,父母们作为志愿者,挨家挨户收。


到了这,邻居们都提前准备好了,放在门口。有些老人家,还会等在门口,递上一盒点心给我们或者一箱饮料。我们拉回去,给学校里的孩子们吃喝。学校会提前联系好垃圾回收公司的运输车,在校园里分类后装到不同的卡车里。


资源回收获得的款项,将被用于改善学校的文体设施。比如说一件乐器,或者更换体育器材。大家都积极参与,当成一个节日,也是学区内家长们交流的一个好机会。


再谈一谈日本的秩序。


到了日本大家会发现,无论在哪里,只要是需要排队的地方,哪怕只有两个人,一定会自觉地排队,电梯口会排队,公交车站会排队,地铁车门口会排队,医院的窗口会排队,因为日本从小被教育要守秩序。


一个不遵守秩序的人,在日本会受到白眼,会被瞧不起。2008年奥运以后,北京也开始排队了。很遗憾,还是有很多插队的人,即使排队了,还会不顾一切地往前挤。


我想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我们也会变得越来越有秩序。开车就更不用说了,只要看到人行横道的标志,都会注意有没有要过马路的行人,只要看到行人,一般在离斑马线十几米的地方就停下来,行人不过,车不走。


我儿子在日本上学要走3公里,穿过好几条马路,但是我们很放心,从来没有接送过,都是自己走着去,走着回。


当然更没有在应急车道上超车的。也没有人按喇叭。主车道上的人看到旁边有车要插进来,也会放慢速度,让对方插进来。


如果在红绿灯路口直行方向堵车,那么没有过信号灯的车不会停在马路中间挡者横向通过的路,会停在停车线的后边,直到信号灯的对面有能够容下自己车位置才开过去。如果对方让自己了,那么被让的车辆会打一下双闪灯,表示感谢。


4

“日本人的爱心与社会和谐”



首先谈谈献血。


日本好像很少听到哪里缺血,这是因为日本红十字会的献血车,不是固定在某一个地方,而是轮流到各个企业去采血。我们公司每年的五月份和十月份会组织员工献血。


每次都是一个月前就开始统计献血量和献血种类,我发现至少80%以上的人一年会献两次血,每次400毫升,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在这里也顺便宣传一下,一个健康的青壮年人,每年献两次,每次400毫升,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不好的影响。血液细胞的寿命只有两到三个月,即使不献血,血液细胞每天也会死去。我自己早上九点献完血,然后工作到晚上八点半,再骑自行车一个小时回家,没有任何疲劳感。


另外,日本大学食堂门口和很多地方,都放着一堆自愿捐献器官的爱心卡片,上边写着如果自己因交通事故等意外造成脑死亡,是否可以捐献自己的各种器官,愿意捐献的在器官的名称上画圈,并且卡上有家属同意的签名栏,很多人的钱包里都有这张器官捐献爱心卡。


1996年神户发生大地震后,当天中午我去附近的邮局向日本红十字会捐款,结果发现公司的很多同事不约而同地来到邮局捐款。所以不需要喊口号,不需要动员,每个人都会自觉地献出自己爱心。


日本社会的和谐是靠税收来调节社会财富的分配,让百分之八十的日本人觉得自己是属于中产阶级来实现的。贫富相差不大,收入多的人税率高,交税多,收入少的人交税少或者免税。


社会的各项服务也是按照税收来决定收费多少。比如说保育园的费用,收入少的人几乎免费,收入高的人要花很多钱。农民的孩子上学都有奖学金。了房子,生了大病,年末会将这一年交的税退回一部分给个人。


5

“日本的教育体制”

请联系网站,了解详细的优惠课程信息~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上报名

热门信息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