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对学前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作用
- 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抱小孩的家长会向自己的小孩,提出一些例如:2+3等于几,1+2等于几等之类的简单的算术。那么,儿童数学就仅仅只是教会简单的算数吗?我认为儿童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学习读数、计数、算数,以此从小培养孩子的一种抽象逻辑思维。
- 为什么说通过学习数学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呢?这是因为数学本身就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概括性的特点。它把具体的事物和问题抽象化,帮助我们透过具体的表象的事物来揭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因此它对于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 先来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在学习数学前要先学会数数,一般都是从1数到100。刚开始数这些数的时候,不可能说的很流畅,不可能不重复、不遗漏。为什么?因为孩子还没有理解这些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儿童多数都像背儿歌似的,带有顺口溜的性质,背诵这100个数字。所以时有出现脱漏数字或循环重复数字的现象。那么这一百个数字之间到底是什么联系呢?从1到100是一种递增的关系,而且还是一种包含与背包含的关系。比如:1,2,3,4,5,6……,5包含着1,2,3,4,这4个数字,同时又被6所包含。这看似一组需要儿童记住的顺序,实质蕴涵了很多逻辑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数都不似具体的事物那样可感知,而是抽象的。例如数字“1”,可以表示1个人、1条鱼、1场雨、1间房等一切数量为1的事物。所以这些简单的数字,并不是具体的事物,也不是某些事物所具有的某种特征,而是对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抽象。
- 又如7只小熊,它是对一群小熊的数量特征的抽象,和这些小熊的大小、毛色、胖瘦、高矮无关,也和它们的站的方式无关:无论是横着站、竖着站,或是站成一个圆圈,或是躺下呼呼大睡,它们都是7只小熊。我们知道,儿童的思维都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其中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决定了儿童认识事物要通过感知动作来进行。但是,儿童对数的认识并不像对大小、颜色的认识那样可以通过直接的感知获得,而要通过一个抽象的过程。7只小熊中的每一只小熊,都不具有“7”的性质,相反,“7”这一数量属性也不存在于任何一个小熊中,而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它们构成了一个数量为“7”的整体。儿童对于这一知识的获得,也不是通过直接的感知,而是通过一系列动作的协调,具体说就是手“点”的动作和嘴“数”的动作之间的协调。首先,他必须使手点的动作和口头数数的动作相对应。其次是序的协调,他口中数的数应该是有序的,而点物的动作也应该是连续而有序的,既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但往往儿童在开始数数的时候,并不能使手“点”的动作和嘴“数”的动作协调。这需要一个重复练习的过程。在一个儿童发展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之后,儿童还是不能说出总数,因为他还不会把最后数到的一个数词当作基数来使用。通过重复练习儿童慢慢能理解数到最后一个物体,它所对应的数词就表示这一组物体的总数,也就是在数词与物体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他才能将所有的点数的动作合在一起,得到物体的总数。
- 前面说到儿童的思维都是直观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其中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就决定了儿童认识事物要通过感知动作来进行。也就是说,儿童在脱离了物体就不能进行思考。儿童在四岁左右能够借助于具体的实物和动作的摆弄,来理解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加减关系,但要让其在抽象的数字层面进行加减运算,就必须要在头脑中建立起抽象的类包含的逻辑关系。而这则要到六七岁才能发展起来。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儿童对于具体的问题(如“三块糖加三块糖是多少”)能够解决,而面对抽象的问题(如“3+3=?”)就无能为力了。
- 综上所述,儿童会数数、计数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在这背后,是儿童的对应、序列、包含等逻辑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理解了这些逻辑观念,儿童才能正确地计数。再经过无数次具体的计数经验,儿童对数的理解逐渐脱离具体的事物,最终达到抽象的理解。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抽象的逻辑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步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并达到抽象的层次。
- 更多咨询:https://www.houxue.com/sy/xuexiao-80301.html
网上报名
新闻资讯
更多>>-
六个小窍门锻炼宝宝逻辑思维
2014-08-14
-
不要限制孩子的情感表达
2014-08-14
-
如何用“积木游戏”锻炼宝宝的逻辑思维?
2014-08-14
-
培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2014-08-14
-
两岁前幼儿智力如何开发
201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