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修养是一个艺术家不可缺少的,他也需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学识修养将会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艺术创作的境界。由于生活是丰富多采的,艺术也必然要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了解生活的各个侧面,增加自己的学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文化修养是艺术家必备的素质。从一定程度上说,文化修养制约着艺术家的创作水准。
论“艺术家的基本素养”
艺术家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作品的艺术质量,因而要求艺术家要有深厚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笔者概括提出了艺术家的素质结构.艺术家的素质由五个方面构成--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深厚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积累、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一个艺术家,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稳重的功底,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不平凡的社会经历,对事物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
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有意思的东西,多接触新鲜的事物.
一个艺术家应该大胆地创新,艺术品具备三个条件,难度,独创性,情感.
艺术家的高境界就是创作出真正属于自己独特的东西,别人根本模仿不来的.别人根本无法取代的.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还得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断地进步,艺术是块永远都探索不完的圣地.是个永不满足的过程.
艺术直接产生与创造它的主体-----人,也就是艺术家,这是无可置疑的。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是在一定的家庭,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一定的民族文化以及一定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因素的影响与熏陶下逐渐成长起来的,因此每个艺术家的生活内容思想感情.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等无不打上这些方面的印记。那么对于艺术家来说,自身拥有的素养和艺术创作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关系呢?
艺术家通常是按照“学问要博,生活要广,认识要深,情感要真,立意要新,想象要丰富锐敏,意象要包含意蕴,形象要栩栩传神”的审美要求和标准进行创作的。这些要求和标准都需要艺术家拥有深厚的丰富的个人素养,那么这些艺术素养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怎样与创作息息相关的呢?
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平凡生活中真善美的一种提炼以及深层次的挖掘,那么对艺术家来说要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了!丰富曲折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和前提条件。对于一个有一定创作能力的艺术家来说,如果拥有丰富而有深刻的生活积累,特别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或与自己的命运发生联系的经历的深切感受。往往容易激发欲罢不能的创作冲动,从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地构思和创作出内涵深刻感人至身的艺术作品。也就是说,艺术创作的火花是艺术家深切的主体感受与社会生活的独特事件相遇合,相碰撞而产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一个很有才能的艺术家长时间远离了社会生活或是对要表现的对象不熟悉或体验不深刻也是回失败的,剧作家老舍以《茶馆》《骆驼祥子》等名作著称于世,但他却谈到创作《青年突击队》失败的原因,认为是自己对劳动人民的生活知道的不多认识的不深,而又急于写作.....并且指出作者的毛病即在以写作的热情代替了生活经验的积累。艺术家应该像一颗饱满的富有生命力的种子那样,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埋在生活的土壤中,从中汲取养料化成自己的躯肉和灵魂,才能对生活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从而由衷地生发创作冲动。黑格尔认为:“艺术家创作的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的观念的富裕,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的景象。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的多。他必须发生出过很多行动,得到过很多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然后才能用具体的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家,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素养。艺术家的基本素养是他们的生活历练,它主要包括:丰富的生活经验,真性情与人格境界,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体验,艺术技巧和文化修养,尤其重要的是创造精神。
一、丰富的生活经验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反映。离开丰富的生活经验,不可能有深刻的艺术创作。许多伟大的艺术家,都有丰厚的人生阅历。应该说,他们真正的艺术摇篮,首先是生活。中国古代艺术家历来主张现有生活,懂得生活,然后才能谈到艺术创作。否则,创作出来的东西只能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二、真性情与人格境界
所谓真性情,是指人们对待世界的一种态度,它顺其自然,真挚诚恳,不矫揉造作。
人格境界是指建立在真性情之上的自我道德完善高度,形成一种境界超拔的精神实体。真性情与人格力量是相互关联的,没有真性情,人格境界就无从立足;人格境界低俗,真性情难见发挥。因此,真性情是艺术家对待世界与人生的态度,人格力量是在真性情的人生实践中凝聚的精神实体。
艺术家需要的就是真性情,因为它可以使他们保持对世界与人生的真挚态度、探求兴趣、自由想象与大胆创造。艺术家的天性注定了他不能变得虚伪,不能变得世俗。
人格境界构成了艺术家的精神实体。它并不是指普遍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品质,而是由灵魂深处生长起来的精神之树,以生命为树干,以真性情作枝叶,生成一种高标独立的人格气象。中国古代艺术家也非常注重人格修养。高洁与旷远是境界的两种象征。中国艺术家的人格境界是儒道互补的哲学精神。中国艺术家视气节为生命之魂。这种气节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个人情操、理想与品性。
艺术家的真性情和人格境界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艺术品境界的高低取决于艺术家是否具有真性情和人格境界的高低。一个卑俗浅陋的人不可能创作出境界高旷的作品。弘一大师的书法清圆高洁,妙韵天成,正是他人格境界的自然外化。
总之,真性情与人格境界是艺术家不可缺少的品质。人格境界的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易而作相应的调整,但它不会消失。
三、发现的目光
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就会发现与别人不同的东西,艺术家必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现新的内涵,在自然生活中寻找生命的契合点,作出对生活、自然和生命的独特思考,提炼出感性形象。发现的目光要求艺术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艺术敏感是艺术家重要的素质,这是艺术创造的开始。
敏锐的观察力可以分为对司空见惯的生活的新发现和在瞬间捕捉事物主要特征的能力。如中国民间艺术家张明山因为有了敏锐的观察力所以才有他的泥人艺术的独到之处。
艺术敏感更体现在艺术家的心灵与世界的契合。一次偶然的触动——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条鱼或一缕彩霞,都可能引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发现的目光是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因为艺术家的主体精神与社会自然生活的交融构成了艺术的表现内涵。人的精神在发现中找到自己的回响,找到自己要表达的意象,找到独特的审美。
具有艺术素质的人未必都能成为艺术家,因为艺术家还必须具有艺术修养。它主要包括熟练的艺术技巧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四、艺术技巧和文化修养
艺术技巧是完成艺术创作的最终手段。艺术家中不乏天才,但大部分都是靠刻苦修炼达到艺术高峰的,即使是天才,他们也需要经过刻苦的练习。
艺术创作是创作主体与客观世界撞击的产物。如果艺术家只了解他所要表现的对象,他的创作是无法完成的,因为一件真正意义上成功的作品,不仅需要艺术家有高超艺术技巧,还需要他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或许上述对艺术家素养的总结并不完全,但我相信具备了以上这些素养,你离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距离就会慢慢缩短!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