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人工智能与法治构建倡议书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用法治促进、规范和人工智能的健康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凸显在人们的面前。“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研讨会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研讨会发布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
作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特色活动之一,以“发展应用与法治”为主题的“人工智能与法治”高端研讨会今天在上海举行。现场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从四大方面务实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发展的14项具体倡议,坚持面向全球、面向未来、面向和平,坚持以人为本、向善安全、创新发展、共享成果、可靠可控、规范有序。
人工智能在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同时,也为司法实现现代化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以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研发应用为例,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崔亚东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定位、主要功能、研发过程等,以及该系统的应用所发挥的作用、全国部分省市推广应用的情况,直观展示了智能科技成果助力法治中国建设。他说:“实现司法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为司法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人工智能最新发展为司法现代化提供了科技支撑。”
据了解“上海倡议”共有十四条具体内容,主要涉及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的理念框架、规范人工智能发展的法治路径、加强人工智能法律领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推动人工智能未来法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四个方面内容。
在抓住人工智能机遇的同时,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崔亚东表示,要针对人工智能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和政府治理等方面提出的新课题,加强人工智能发展与法治的前瞻性研究,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未来法治体系,用法治人工智能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的实施提供法治。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志耘指出,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来看,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等是打造智能经济、建设智能社会的关键基础性技术支撑,需要在推动发展和有效规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把发展放在第一位,同时做好相应的制度、法律、规范和标准等方面的准备。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张文显,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公安局局长龚道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刘晓云,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本才出席会议。
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刑法学专家刘宪权提出,应根据不同时代机器人的特征确定涉机器人犯罪的刑事责任承担路径。他认为,我国目前的刑罚种类都无法适用于强智能机器人,应重构我国的刑罚体系,使得强智能机器人被纳入刑罚处罚的范围,并针对其自身的特点,设立特殊的刑罚处罚方式。民法学专家彭诚信提出了人工智能享有有限法律人格的设想,并从明确其归责原则、为其强制购买责任保险、在一定范围内先制定具体的“人工智能发展法”三个方面,针对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作出回应。
研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规范和引导人工智能行业良性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已经成为法学法律界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研讨会现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赵志伟在演讲中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在政法领域的应用成果,语音合成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智医助理机器人等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北京优炫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赵春学则提出,随着AI数据的管理风险和技术风险越来越大,传统的安全防护效能日益下降,需重视用法律促进数据安全技术的加速发展。
微软和腾讯都已纷纷进军人工智能、云计算的业务,并推出了各自的产品和服务。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洪小文提出人工智能开发的六大原则:公平、可靠和安全、私密和有、透明、负责。他表示,计算机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善恶关乎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者,要保证他们掌握正确的工具,在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原则、政策和法律下,发展人人共享的人工智能,全面驱动经济和社会进步。腾讯云总经理王栋则重点介绍了腾讯的云计算机品牌——腾讯云,并介绍了该服务为政府机构提供一站式大数据解决方案的众多案例,如广东省集成民生服务的移动服务平台“粤省事”,在全国40多家法院试点应用的“智慧法院”解决方案等。
厚学推荐学校
网上报名
新闻资讯
更多>>-
大数据分析:我比你更懂你自己,不信来试试
2018-01-09
-
8句话告诉你,人工智能究竟有多吃香!
2018-01-09
-
容大2018年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2018-07-17
-
容大带你了解一下大数据
2018-07-17
-
容大教育实力打造AI精英
2018-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