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一个的财务是怎样的?
北京启信教育
发表于:2019-06-26 09:35:41 267次浏览本文节选自任正非出席哈佛商学院全球高管时的演讲。供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反求诸己”、苦练内功的财务经理们参考。 并附:任正非谈到对于财务人员的要求。
80后、9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
1.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社会上有一种担心,认为现在的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她们的生长环境更优越,他/她们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他/她们更强调自我、不愿遵从,他/她们的职业选择更多、更容易受到其他利益的诱惑。总之一句话,他/她们将更难管理。
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也曾有过类似的担忧。
但实践证明,80后、90后也是有追求的一代人,他/她们不甘心平庸地度过一生,他/她们的观念和行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她们个性张扬和不盲从的批判精神,只要引导得好、管理得好,将更富创新性。
这恰恰是华为在互联网时代持续有效成长所需要的。
用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能塑造什么样的一代青年。华为现实奋战在的骨干都是80后、90后,特别是非洲疫情地区及中东战乱地区,以及阿富汗、也门……活跃的奋斗华为人中,80-90%是80后、90后。有些已成为代表、地区部总裁。
所以,真正的挑战还是华为的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制度化,真正融化在各级干部的血脉中,从而构建起一个奋进的、强壮的、包容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得新加入者不论其动机如何、文化背景如何、价值取向如何,都能融入这一文化氛围,不断壮大我们的奋斗者队伍。
这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道理。
2.美国是自由化的,而美国是守纪律、自强不息的组织。
从而塑造了美国一代又一代的杰出领导人、企业家,有1/2的总统、企业家出自军人。这说明纪律和自由是可以并存的,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纪律的自由就是无政府主义,没有自由的纪律就是盲从和奴性。而使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的关键,是理想和信仰的共同性。
中国的先哲孔子,认为人生的境界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不就是自由和纪律并存的状态吗?所以,华为对干部员工的要求就是:有理想,守纪律。
3.华为通过“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有没有可能塑造一个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的队伍呢?实践结果是正向的。
“力出一孔”是华为长期坚持的战略原则,“利出一孔”是华为对干部和骨干员工的严格要求。
华为靠这两条纪律和原则走到了世界产业的前列,使我们获得了更大的自由和发展空间,我们未来还会继续坚守这两条纪律和原则。
企业的基本矛盾是扩张与控制。我们从二十多年的实践中体会到,扩张中的控制,首要的是要控制住资源分配的方向,其次才是财务回报。
我们强调,资源分配一定要聚焦在主航道、主潮流上,要沿着主航道创新,迎难而上。这就是“力出一孔”。
我们为什么要求干部和骨干员工的收入只能来自华为的工资、奖金、待遇和股票分红,不允许有其他的利益来源呢?
就是要让干部和骨干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紧紧捆在一起,与公司结成利益和命运共同体,使干部聚焦在工作上。
这样的队伍才有强的战斗力,而这种强的战斗力必然会转化为公司的效益,从而使干部员工的收入超过业界较高水平。
这就是“利出一孔”,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利出一孔”还为了杜绝公司内部的腐败。
所以,“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是我们塑造有理想、守纪律的员工队伍的宗旨。
4.从肯定大多数员工开始,以激励落后者。
我们做了一个正确的设,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大多数人是会力争上游的。我们实践以结果导向来考核员工,去除学历、素质的考核。
这使得不论员工进入华为时在学历、学位上有多大差异,都站在一个公平的起跑线上,这有利于激发员工的潜能,为客户和为公司做出的贡献。
那么,这对于那些有高学历和高学位的员工是不是不公平呢?实践证明不是的。这背后的设是,你有高素质,就一定能在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获得更高的回报。
再有,我们还在不断扩大先进员工的人数和比例。每年获得人数占总人数5%,明日之星奖牌占20%,每年大约已有4万~5万员工获奖。
我们的方针是,使先进员工成为多数,而不是少数,这样就形成一个强大的“场”,也就是一种氛围,从而激励那些暂时落后的员工加倍努力,进入先进行列。
我们对先进员工也不是只发个就到此为止了,而是逐步试行将在艰苦地区工作过并获得奖励的员工,与健康和福利待遇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荣誉累积制度。
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员工到和艰苦地区工作、争当先进、保持先进的积极性。
任正非:一个的财务是怎样的?
任正非在多种场合谈到对于财务人要求,总结下来有四点:
1融入业务,提升价值
什么叫低价值的会计服务呢?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指会计记账吗?会计核算是事后的记录,简单重复,会计核算岗位的可高。
会计记账在未来可能变得越来越低端。甚至有人预测,人工智能兴起后会计记账有可能由系统自动完成,不需要会计人员动手。
如果会计人员希望提升价值,需要转身,实现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说穿了,就是会计工作要为经营管理服务,要为业务服务,为作战服务。
2渴望进步、渴望成长
这一要求对任何职业的从业者都适用,但对会计人员可能要更强烈一些。会计工作时时刻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制度在变,准则在变,税法在变,在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不断适应。
会计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持续终身。
光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就够了吗?显然不够。要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计转型,我们还要学习业务知识、市场知识、管理知识、产品知识……
学习应该是主动的,这些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开阔视野,另一方面是为了能融入业务。
3积累项目,管理经验
任总为什么把项目管理经验看得这么重呢?
对于像华为这样的大集团公司来说,财务分工非常细,每个岗位所接触的工作几乎都是片段式的。片段式的工作虽容易做精,但很难窥探财务工作的全貌。
如果想对财务工作的全貌有个了解,完整地参与一个项目,这能让你在短的时间内了解公司的业务运作。
因为一个项目周期体现了公司业务运作的全过程。
参加项目管理,能培养财务人员的全局视野,能够让财务人员站在新的高度俯视公司业务运行的全貌。
4达到CEO素养
这一点要求在欧美的企业司空见惯。欧美企业有个说法,CFO是CEO有力的接班人选。CFO站在业务端,能够俯瞰公司管理的全貌,欧美人认为CFO接替CEO是顺理成章的。
这一要求如搁到国内企业,我们总觉得CFO欠缺点什么?欧美企业强调制度与流程控制,国内的企业除了明规则外还要讲究潜规则、亚文化。
CFO大多拘泥于专业技能,缺少应对潜规则的智慧。在制度的情况下,CFO接任CEO,有明显的短板。
任总提出CFO随时接替CEO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华为的CFO要具备CEO的潜质,另一方面有对华为制度与内控的自信。
任总对财务人员的这四点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财务人员必须要懂业务。财务融入业务,是华为对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
为此,华为甚至制定了财经干部与业务干部的双向交流计划。
财务干部要懂些业务,业务干部应知晓财务管理。
有序开展财经和业务的干部互换及通融,财务要懂业务,业务也要懂财务,混凝土结构的作战组织,才能、及时、稳健地抓住机会点,在积极进攻中实现稳健经营的目标,使公司推行的LTC、IFS能真正发挥作用。
从各业务部门抽调干部到财经管理部任职,加强财经组织的业务建设,改变财经组织一直以来简单、固执、只会苦干不会巧干的作法。
用任正非的话说,是在财经组织里加入一些沙子,是为了形成混凝土,而非是要取代财务人员,当然换岗的业务干部要先通过会计考试。
总是钻在业务中的财务是很难突破的。而财务本身想要完成转型必须突破自己。
1参与项目管理
企业规模越大,财务人员的分工越细,往往只能专注一小段工作,很难窥探财务工作全貌。基层财务人员要想尽快掌握会计整体,选择是做项目财务。
一个项目相当于一个小企业的完整周期,且贴近业务,经历了这样的循环,财务人员可以为转身成为CFO奠定基础。
2参与经营分析
华为推崇经营分析,而不是单纯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一定要结合实际,服务业务部门,否则分析报告的作用有限。
具体言之,财务分析要透过财务数据挖掘背后的业务原因,指出问题,找出对策,落实责任,到期考核。这么下来,财务分析自然突破了财务的范畴,成了一把手工程。
3参与预算预测
任正非:一个的财务是怎样的?原创内容,请点击
北京财务管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