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预告】金海峰教授《儒家文化智慧与企业管理之道》
【课程预告】金海峰教授《儒家文化智慧与企业管理之道》
〖 儒家文化智慧与企业管理之道 〗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其中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
仁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
礼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恕
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金海峰教授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
长春大学网络国学院院长、教授
长春大学网络安全学院常务副院长
长春大学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长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聘任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学院兼 职教授
国家语言文字“十五”规划项目课题负责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重点课题负责人
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课程大纲
导语:为何重视经典?
一、儒家文化是国学的核心,儒家智慧解决人生五大问题
二、传统文化进企业:构建企业精神家园
三、论语中的管理智慧
四、《论语》经典精神与人生修炼
主体的精神:仁 人生的目标:志
政治的标准:德 孔子的核心思想——恕
五、《论语》选讲
1、论语·学而篇第一
2、论语·为政篇第二
3、论语·八佾篇第三
4、论语·里仁篇第四
5、论语·公冶长篇第五
6、论语·雍也篇第六
7、论语·述而篇第七
8、论语·泰伯篇第八
9、论语·子罕篇第九
10、论语·乡党篇第十
11、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12、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13、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14、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15、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16、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17、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18、论语·微子篇第十八
19、论语·子张篇第十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程预约:杨老师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网上报名
新闻资讯
更多>>-
西财光华同学会2014年新春年会
2023-02-06
-
成都西南财大民间金融与财富管理实战班
2023-02-06
-
“2019年度盛典启动大会”圆满举行
2023-02-06
-
成都金融投资学位(总裁)班
2022-10-31
-
“锦时筑梦 共赴韶华”格局商学总裁班毕业典礼圆满落幕!
202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