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首页  >  潜能开发新闻  >  学不会拒绝的成年人,都是不敢说不的孩子

学不会拒绝的成年人,都是不敢说不的孩子

[2020-12-10 17:05:15] 浏览量:53 来源:

博沃思

明明是再正常不过的一句话,为什么会激起大家这么强烈的反应呢?因为我们大部分成年人,在生活中,都想像张雨绮一样活出自我,却最终只能像李斯丹妮一样为难自我。

1、当你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被允许说不了

说“不”,其实是一件很痛快的事情,那意味着,我的喜好,可以自己做主。
 
用心去观察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小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会经常表达自己的拒绝。吃饭的时候,会摇头:“我不吃了!”“我不喜欢吃!”出门时如果父母让他打招呼,他会说:“我不喜欢他!”“我不想打招呼!”跟小朋友玩,如果有孩子想要他手中的玩具,他会说:“我不给!”

在表达自己的不愿意和拒绝时,小孩子的方式真的就是直接又简单:“不,我不要,我不喜欢。”小孩子表达拒绝并不需要任何理由,但是回头看看,我们成人在面对小孩子说不的时候,会做什么呢?我相信,这些熟悉的语言,我们的父母跟我们说过,我们也跟我们的孩子说过。

“不吃饭怎么行?快来,再吃一点!”
“这个有营养啊,不喜欢吃也要吃一点。”
“要喊人,不可以这么没礼貌。下次再这样,妈妈不带你出来了。”
“把玩具给弟弟玩一下,他只玩一下,又不要你的,不可以这么小气,快!”
……
 
当孩子说“不”时,大部分家长内心是拒绝的,我们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更过分的是,明明是自己不允许孩子表达拒绝,我们却不能诚实地告诉孩子,这是我的原因,与你无关,而是给孩子讲一堆道理和理由,证明自己的不允许是有道理的,是对的。
 
从父母的处理方式中,孩子形成的私人逻辑常常是“说‘不’是错误的,说‘不’会让爸爸妈妈不再爱我;如果我拒绝,我就会失去……”这种认识冒出来的时候,孩子开始一次比一次不敢拒绝。
 
当他逐渐长大成人,如果蓝盈莹们给他提要求,他就会发现,自己首先关注的不是对方的要求否合理,而是担心如果我不答应,我就错了,就不再被爱了,就会失去。那样的感觉太可怕,所以即使孩子已经成年,已经有拒绝的能力也能承担拒绝的后果,但他就是不敢说不。
 
2、不允许孩子说不的家长,内心都有个受伤的小孩
 
之前在网上热传一个视频,一个小女孩坐在床上哭得泣不成声,她不停地跟妈妈说:“我想静一静,请你出去。”“我知道错了,又怎样?”“我不写检讨,又怎样?”

后面无数家长的跟帖是:“如果是我,才没她妈妈那么好脾气,早就动手打了。”“她真的该打!”“她妈妈已经够有耐心了,她还想怎样?”
 
每一个在孩子表达愤怒与拒绝时,就觉得自己难以忍受的家长,内心都其实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
 
当孩子情绪激动地表达自己的拒绝时,家长看不到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拒绝,因为孩子的表现会戳痛她内在的受伤小孩,在家长过往的记忆里,一定有一个场景甚至有很多场景,是他想要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拒绝,却被强行禁止了的。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所有想法,只要跟爸妈不一样,就会被他们否认,出于对父母的忠诚,这个孩子开始完全按照父母希望的来。有一天,这个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轮回又开始了、
 
所有的这些都发生在潜意识层面,家长没有察觉,所以家长认为,自己生气是因为孩子的行为过分了,自己动手打孩子禁止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自己在教育孩子,希望让孩子变得更好。事实上,都只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有尚未愈合的创伤。
 
从小到大不允许说不的孩子,我相信不在少数,我听朋友分享过一个心理咨询的故事:
 
一个女孩去看心理咨询师,在一次心理咨询时,她对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老师提前看下她的博客。
 
老师答复:你没有权利要求我额外的时间。女孩立刻解释:“是的,我这样提要求很不合理,很抱歉!”
 
老师问女孩:“你不能允许自己提不合理的要求?”女孩瞬间泪如雨下,低头说:“我能提不合理的要求吗,不通情达理的我谁会接受呢。”老师说:你可以提要求,别人也可以拒绝。
 
多简单又正常的一件事啊,别人可以提要求,你可以拒绝。不管是要求和拒绝,都是中性的,它们从来都不会伤害人,让人受伤害的是,你觉得要求不合理,但你却答应了。

3、教会孩子拒绝,我们自己要先学会说“不”

我们常常说“言传身教”,那是因为孩子从父母身上习得处事和处世方式,如果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拒绝,首先自己就要学会拒绝。
 
我在很早以前就曾经看到一个正面管教讲师讲述自己坚定地拒绝孩子的故事,她说:
 
在吃饭前,我们约定是不吃任何其他的零食。但是有一天吃饭前,孩子的姑姑来家里,带了一包刚烤出的面包。孩子开心极了,一定要去吃面包。
 
我轻声提醒他:“我们的约定是什么?”孩子委屈地瘪着嘴说:“饭前不可以吃别的。”我点头看着他,不再说话,孩子“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小姑子过来打圆场:“行了行了,想吃就吃,搞那么严格干嘛?”孩子眼巴巴望着姑姑,眼里升起一丝希望。
 
我将孩子抱去另一个房间,微笑着跟小姑子说:“等一下我跟你沟通。”我抱着孩子,说:“等你平静下来,妈妈带你去吃饭吧。”孩子哭着说:“我不要吃饭,我要吃面包。”我坚定地说:“你记得我们的约定的,妈妈相信你可以遵守。”
 
这个过程大概有10分钟,眼看不管怎么闹腾,妈妈都没有松动的可能,孩子放弃了,他说:“妈妈,我吃完饭可以吃面包吗?”我说:“当然可以,谢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

我当时对她的坚定觉得“不以为然”,心想,不就是吃块面包的事儿吗?让孩子吃了又能有多大的事情呢?难道把孩子弄得哭哭啼啼,孩子就能学会什么吗?其实,孩子真的能从这件事情中学到很多东西。
 
在父母与孩子的相处中,孩子其实一次次在试探父母的底线。有的孩子只要哭闹就能如愿,那么,他的人生信念就是:我的爸妈其实并没有原则,他们拿我没有办法。有的孩子发现不管自己怎么闹腾,父母的界限就在那里,父母虽然拒绝孩子,但孩子会发现,父母的态度是和善的,那么,孩子就会知道爸妈的界限在哪里,知道这件事情是不被允许的,而爸妈和善的态度让他明白,这样的拒绝,不含敌意,不被允许的,不是自己,而只是这件事情本身。
 
如果父母在该说“不”的时候,能够和善与坚定地拒绝孩子,孩子就能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会拒绝,日后他在人际关系中,一旦别人侵入他的界限,他会很坚定地说“不”。
 
如果你希望你希望你的孩子活成张雨绮那样不讨好的样子,从现在开始,允许孩子说不,同时也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学会说不,不是让我们放弃对这个世界表达善意,而是鼓励我们为自己争取一些时间和自由,更好地善待自己、爱自己。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智力开发
  • 记忆力开发
  • 潜能开发
  • 1-2
  • 3-4
  • 5-6
  • 幼儿舞蹈
  • 儿童故事
  • 动手动脑
  • 其他辅导

网上报名

热门信息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