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GMAT 考试趋势
2015年10月14日上午9点,海翔GMAT培训师Doris受GMAC(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uncil)邀约参加了届GMAT Knowledge Refresher Program。
其余十余位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各大GMAT培训机构的代表也一同出席了研讨会。GMAC全球研究部副总裁郭凡民博士作为主讲人,系统地介绍了GMAT考试的方方面面,包括GMAC的形成和发展、GMAT考试的设计和发展、特点和有效性、测试内容和考察能力、以及全球考生的重要数据对比。
下面,让我们来一一了解对考生来说意义重大的一些信息:
1、GMAT要测试的是考生verbal reasoning, quantitative reasoning, 和analytical writing skills,而非传闻中的领导潜能、本科知识、英语口语、工作能力、学习风格亦或是情商。
2、郭凡民博士着重强调了Reading Comprehension考察的是考生对关键信息和概念间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和从事实、陈述中进行推测的能力,因此逐句翻译和全文通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推及开来,GMAT考试整体着重考察higher order reasoning skills,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相应地更加注重提升自己在verbal、quantitative和综合层面的高阶推理能力,要直接依据英文信息进行思维加工而不是先转化为中文,再进行推理。
3、IR部分综合来说是考察考生输入多形式、多渠道、多来源信息后进行评价性输出,从而做到预测结果、提出可能解决方案、做出备选决策的能力。这个自登场以来较为被中国考生忽略的部分是从一个相对独立的第三维角度对考生推理能力的测试,能够进一步丰富考试对考生能力的反映。因此,学校可能会在申请者总分相同时参考IR分数。一些公司在时也会要求应聘者提供IR分数。
在第二天举办的GMAC年度峰会上,director of GMAT Product Vineet也引用近年Kaplan的研究数据再次证实了IR的重要性,研究询问了美国众多学校是否会在录取工作中考虑IR分数,2012年IR刚刚被推出时回答“是”的学校比重为22%,今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9%。
4、GMAT算分方法:GMAT作为自适性考试,以item response theory为理论依据,以统计学算法按照考生在系统参照其能力给出的每道考题上的能力表现计算出一个likelihood function,其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曲线的高值对应的能力决定了考生的能力值theta,这个theta值会转化成old paper-and-pencil考试中对应的原始分数,再转化成标准分,从而得出该考生quant和verbal部分的成绩,这两部分原始分数对应的标准分数就是该考生的总分。考生的成绩单上只会显示最后的标准分数,theta值和原始分数都是看不到的。在每一次的转化过程中都有四舍五入的存在,所以会出现quant和verbal成绩相同的两位考生总分不同的情况,因为他们经过统计计算出的theta值是不同的。
了解算分方法对考生的意义是:在考生完成了所有题目的情况下,考生遇到的每一道题都具有相同的权重,因此“前10题更重要”的谣言不攻自破。但这是否意味着考试的时候感觉自己遇到了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就表明自己前面的题做错了或者自己现在被系统判定为低能力值范围中了呢?郭博士也否定了这种臆断,他强调连题目的编写者本人都无法准确判断出一道题目的难度系数,更遑论巨大心理压力下的考生了,所以考场上考生不该浪费心绪在猜测自己的表现上,集中所有精力按照合理节奏解决每一道题目才是王道。
当天来自不同培训机构的代表们大都反应考生的一大问题是时间紧张,那么在每道题都很重要但的确时间不够了的情况下,究竟是该放弃不做还是随便猜个呢?就这一问题,郭凡民博士也给出了明确的解答:不完成试题会扣分。
扣分的方法是:以verbal为例,共有41道题(其中有一些pre-test question,是不计分的测试题,但考生无法识别出是否计分,所以每道题都要同等重视),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只完成了36道,系统只会按照考生这36题的难度和正确与否计算出其能力值theta,然后转换成一个标准分x。在其基础上,每道未完成的题目扣1分,也就是说考生最后verbal部分的得分是(x-5)分。
郭博士给出了GMAC的统计数据,不完成试题和发现时间不够时以猜测的方式完成剩余题目何者对分数的影响更大是不可一概而论的,考生的能力高低、剩余题目的多少都有影响。具体说来,能力较高的考生猜测完成试题时分数可能较高,剩余题目数量越多这个差异越明显;而能力较低的考生猜测的结果可能和剩下不做相差无几,也可能更糟糕。
5、GMAC实时进行网络搜索,一旦发现题库中的题目在网上流传就会将其从题库中删除,所以大家当前能够练习到的题目考试中将不会遇到。同时,GMAC会确保题库中每一道试题不会被过多人遇到。
6、针对今年7月GMAT考试的一大变革——考试短周期从30天缩短至16天引发的猜测“同一个月的题库能够考2次,是否代表有空子可钻”的猜测,郭凡民博士也给出了正面回应:同一个考生多次参加考试,遇到相同题目的概率几乎为零,无论这几次考试相隔多久。
7、郭凡民博士还在讲座过程中屡次强调了利用prep软件进行复习的重要性:考生可以利用prep软件自行挑选试题内容和难度的功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升能力。GMAT自适性的考试特性表明,考生在考场上遇到题目的难度是由自己的能力决定的,因此能力低的考生一味练习难题和能力高的考生过多练习简单题一样都是无用功,应该多筛选稍稍超出自己能力的题目进行练习。
另外,郭凡民博士也指出了prep软件和实战的不同之处:软件中不会遇到不计入分数的测试题;软件一次只能做两套题,和实战一样,这两套题彼此间几乎不会有重复的题,但考生为了更多练习抹掉已有测试痕迹再次测试时,就可能会遇到重复题目,但实战中遇到相同考题的几率几乎为零,即便同一个月考两次。
8、郭博士还提到了2015年1月29日起推出的新产品ESR(enhanced score report),考生可在考试结束后自行购买加强版成绩单(25美元),成绩单上会显示考生verbal和quant各自的平均分和平均用时,以及每种题型的情况。认为成绩不够理想但又不知道自己短板在哪的考生可以通过ESR上的信息调整对自己的认识和继续备战的策略。
9、另外,郭博士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考生数据。在全球范围内,东亚、东南亚考生的quantitative平均分为46.5,高于全球平均分38.6;verbal平均分为23.8,低于全球平均分26.9,其中每个模块都逊色于全球表现;总分平均586,高于全球平均分550,超出部分主要来自数学基础好的优势,提升verbal部分的能力依旧是日后同学们努力的主要方向。同时IR和AWA要尽量做到不拉后腿。
郭博士还比较了东亚、东南亚地区和全球考生每道题平均所耗时长,发现除了数学稍具优势以外,verbal和IR都和世界平均水平有不小的差距。
从中国考生的相关数据来看,GMAT考生从2011年至今总体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增长主要是来自女性考生。中国考生大部分是本科在校生,就本科专业来看,商科相关专业占大多数,social science和humanities也占到了较大比重。
网上报名
新闻资讯
更多>>-
你未来的路从海翔起步!
2013-07-09
-
海翔北京gmat培训寒假班隆重招生中~~
2013-09-03
-
商科留学申请资金证明常见问题集锦-海翔教
2013-09-07
-
北京GMAT培训海翔教育金秋6天班特训
2013-09-16
-
海翔北京GMAT培训小班学员一战770!
2013-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