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复试被刷?!这些问题别掉以轻心!
[2021-02-21 15:42:50]
浏览量:137
来源:
有的考生觉得自己初试成绩够高,复试也就是走走过场,随随便便就能轻松“上岸”……如果你是这么想的,劝你及时调整心态,踏实准备复试!否则,复试过后你就有得哭了……关于印发《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第五十三条规定:复试应采取差额形式,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复试差额比例并提前公布,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而在往年的复试中很多学校的复试比例在1:1.2-1:1.6之间,有些专业甚至达到1:3或更高……加上在总成绩的计算中,复试的比重似乎也越来越重了,有很多院校的最终录取成绩中,复试成绩甚至占到了一半!复试中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了,复试成绩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了,就意味着复试环节里“逆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初试的考生要稳稳的保持住优势,就要跟别人付出至少同等的努力!复试如果松懈,恐怕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轻心!2、考本校/联系了导师,就觉得自己一定能过
有的同学考本校,或提前联系了导师,以为靠着这层比较“近”的“关系”就能复试躺赢……不曾想对复试环节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流程公开且严格执行,还有全程的各种监控和录像……想要靠人情关系轻松“上岸”,姐姐劝大家不要太过天真……凭实力拿到录取通知书,比靠什么都靠谱。3、穿衣风格太过freestyle
虽说这个时代越来越包容,主张独立,追求个性美,但复试终究是一场严肃性的考试,而你是一个要追求学术理想、未来要踏实进修深造的考生,那些过于浮夸的造型或者太过随意的穿搭真的不适合!复试不必非要穿正装,摆出一幅“书呆子”的模样,但你至少要拿出对复试和导师尊重的态度来!记住自己的身份是参加考试的考生,你身处的环境是复试的考场,而非T台走秀或在大街上溜达。有的考生真的是很,但他所展示出来的和所报考的专业毫无关联!比如有的跨专业的考生,所列举出来的经历、经验、成绩都是和报考的专业毫无关联的,对报考的专业和行业背景没有丝毫的了解,对导师的专业提问一无所知,甚至都表达不出自己对报考专业的向往和喜爱……如果你是导师,你会录取这样的考生吗?虽说导师都会喜欢自信的学生,但是自信是有度的,盲目的自信甚至是自大只会让人反感。尤其有的考生还喜欢不懂装懂或者伪造一些虚的经历来欺骗导师,要知道导师们都是在这些专业领域有多年经验和深入研究的人,你有“几斤几两”导师一看便知!不懂装懂只会让导师时间的Pass掉你!反倒不如实话实说、虚心求教。毕竟你的身份是学生,承认自己对问题的不熟悉,试着分析问题,展现出自己积极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不失为一种面对不熟悉的专业问题好的解决方法。有的同学可能是因为初试成绩、或者是心理原因,在复试中的表现缺乏自信,这样负能量的形象是很不受导师喜欢的,所以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至少要让自己有一个饱满的精神面貌,展现出自己积极向上的态度以及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喜爱和向往。这个其实真的不算是“歧视”或者所谓的“黑幕”。试想一下如果你是导师,两个考生初试成绩、复试表现都不相上下,两者的本科出身却“天差地别”,在只能二选一的条件下,你会更倾向于哪一位考生呢?所以,如果你实在是本科出身不够那么,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面试能力和专业能力,争取展现出比本科的考生更出众的能力,用实力征服导师。有很多初试的考生自信到觉得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导师不提前联系、调剂也不打、甚至调剂系统都不填!好一点的,调剂填报一个和一志愿层次相当的院校,填个二区院校就一副自以为老子去了就是给你们开恩的架势!殊不知不管好的坏的,人家提前联系的早就把名额占完了!往年B区调剂神仙打架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你不是非一志愿“上岸”不可,建议你还是早早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该调剂调剂,该申请申请,该联系导师联系导师……否则前期你对人家爱答不理,后面人家就让你高攀不起!有些热门院校热门专业、推免名额又占了很多,留给统考生的录取机会很少。可能十个进复试的,九个都是学霸级的人物,但名额只有那几个,剩下的只能被刷掉。有的考生虽然初试成绩很高,但复试中却暴露了极其突出的一些问题,比如说话没有逻辑性,找不到重点,思维混乱、所答非所问……表达能力或理解能力极差,那么导师势必要考虑到这些问题对以后教学和科研的影响,不被录取也是情理之中。此外,心理素质、英语基础、导师偏好、综合素质、细节问题等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大家复试成绩的因素。不管你的初试成绩如何,都不要放松对复试的准备!“逆袭上岸”亦或是“意外出局”都是有可能的!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