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首页  >  高层管理新闻  >  人生底层逻辑: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

人生底层逻辑: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

[2021-03-17 11:02:51] 浏览量:87 来源:

创合汇商学院

在我们的人生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悖论。


其中之一是:当你不断去寻求秩序的时候,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


而当你开始拥抱生命的变化、波动,与不确定性的时候,你反而能够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所以,人生的底层逻辑之一就是: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


为什么?


让我们先从“脆弱体质”讲起。





—   1  


你是具有 “脆弱”体质的人吗?



三类人,是典型的“具有脆弱体质”的人。


第一类人:特别害怕犯错


中国有两句古话:“多说多错”、“多做多错”。


这两句话影响了不少人。


他们常常这样说:“我还是不说了吧,省得别人反对。”、 “我还是不做了吧,省得出错。”


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看起来就风平浪静了。


然而,风平浪静往往都是表面的,实际情况却是:因为没机会犯错,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了解不够、对自己的潜力开发不足,长此以往就制约了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之后,他就长久停留在了那个级别的心智水平上。然而,外面世界却一直在发展着、变化着,挑战也与日俱增。

直到有一天,残酷的现实会将他从“停滞”中吵醒,让他去处理不得不亲自处理的事。


可是,这时他的能力和心智水平已经停滞许久,面对极具挑战的问题已经变得无从下手了。


毕竟,逃避不等于不存在;不犯错不等于你就完美;你不会的东西依然还是不会。


第二类人:不愿接受变化


在我以前的工作生涯里,遇到过很多次非常大的变化,包括:公司被兼并、产品被卖掉、原本单独运作的产品忽然决定要跨公司合作推广……而五年之内换了五个老板的事,也只算是家常便饭。


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些变化,受不了变化后的工作环境和新老板的风格,内心自然十分痛苦,剩下的选择也就只有辞职了。


我的确也这样干过,而且不只一次。


但同时,我也发现,有那么一些人,不论公司世事如何变迁,老板如何更迭,他都依然不动,甚至升职加薪。


后来,我逐渐明白了此中道理:既然变化是必然会发生的,那我要做的就是去思考“如何从变化中获得持续的自我成长?”,而不是每一次都选择逃避。


假如,你是因为有了更好的成长机会而离职,或是清楚知道了自己的天赋愿景与当下工作不匹配而离职,那都算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假如你仅仅是因为忍受不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而离职,那你就是一个脆弱的人,因为变化本来就是“家常便饭”,而当你因为变化而选择离开,往往会失去更多的机会、浪费更多的时间。


第三类人:企图消灭波动


还有一类人,比不愿接受变化更不靠谱,他就是企图消灭波动的人。



回顾2007年美国的次贷经济危机,你会发现它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时任美联储主 席格林斯潘企图通过人为手段,消除经济周期中低谷的一面。


然而,经济周期的波动本来就是自然的本性。


于是,那些原本应随经济周期暴露出的风险“消失”了,整个经济形势看起来非常得好。


可惜,实际情况却恰好相反,所有那些看似消失了的风险,已经从“显性”变成了“隐性”,藏在地下且不断积聚,直到最终引发2007年的经济危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人为压制自然的波动性,不仅会让系统变得极其脆弱,同时,也关闭了系统向我们传递信息的通道。


因为波动性的本质就是在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


所以,忽视波动性、人为制造稳定表象,都是十分危险的。


这个例子看起来距离我们生活很远,在真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种“压制波动性”的人呢?


大有人在。


在真实人生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痛苦。但是,很多父母因为过度保护子女,希望子女少吃苦,多平稳,于是便主动替孩子把烦恼和痛苦消除掉了,希望孩子能从此过上平稳如意的人生。


可谁知这却是好心办了坏事,这些家长做的正是一件企图消灭孩子人生中正常波动的事。


如果在一个人已经适应了很多年的稳定而刚好放松警惕的时候,毁灭性的灾难往往就会不期而至,而它带来的损失将远远超过正常波动所带来的损失。


事实上,灾难爆发前的潜伏期越长,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就会越大。


所以,让孩子们经历些本就要有的“摔打”,经历真实人生中的波动,不但能让他们从伤痛中吸取教训、持续成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避免在未来遇到更大更可怕风险的几率。(当然,这里必须注意“度”,作为家长你要忽略那些小的危险和波动,专注于保护你的孩子免受那些严重的伤害,比如性侵害,或校园凌霸等)



—   2  


改变你的“脆弱体质

重塑真正的稳定



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改变自己的“脆弱”体质,实现真正的稳定呢?


1、允许自己犯错,甚至主动积极的犯错。


如果你总是偏好“肯定正确”的事,或是被“完美主义”牢牢绑住,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所以,你要允许自己犯错,甚至主动积极的犯错,接受自己的失败。



迈克尔乔丹,在他成为篮球之神前,也曾有过非常多的错误和失败。


在他最喜欢的一则耐克广告中,他说:“我有超过9000次投篮没有命中。曾经输掉约300场比赛。有26次,人们相信我会投出决胜的一球,但是我没有。”



错误代表的正是一种波动,而波动会给我们传递非常重要的信息。


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学到与之前不一样的东西,对自己产生与之前不一样的认知,从而变得更加强大,这样一来,“反脆弱性”就再一次被提高了。


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的。你需要在自己的企业中创建一个可以包容失败并不以失败为耻的组织架构。


比如:



在Facebook,他们鼓励所有的员工都尊奉三个信条:


• 动作要快而且还要打破条条框框。

• 如果你没什么可担心的,那么你又会如何去做?

• 把人放在事情的核心位置。


前面两条的设计目的是允许员工失败,并给予员工承担风险的自由。而第三条则是整个社交网络的核心。


这三条合并在一起构成了Facebook的企业哲学,这一哲学也是Facebook从一个学生宿舍里的项目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具创造力的企业的背后推动力之一。



2、用“成长型思维” 替代“固定型思维”,进化你的心智水平。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每个人都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


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相信,在出生时,每个人都已经带有固定的才智和能力,不会改变。


所以,固定型思维的人倾向于回避调整与失败,于是也就剥夺了自己过上富于体验与学习的生活的机会。他们喜欢说“我不善于运动”、“我没有学数学的天分”。


如果你能拥有“成长型思维”,那每一次变化、挫折和混乱,都能成为你从中学习的源泉,促使你不断进化,让你越来越强,而不会停留在原地,这样你就拥有了“反脆弱”的能力,并能拥有最终极的稳定性。


3、给自己增加足够的急性压力源,拥抱变化。


大学毕业时,同学们通常会分化为两类:一类选择进入父母单位,或政府体系、或高等院校。另一类则选择进入企业,甚至是创业企业。


我们不谈两种选择孰是孰非,因为选择是与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人生愿景相联系的,因此也就因人而异。


在这里,我们只谈这两类人的“反脆弱性”,谁会更多一些?


显然是后者。


为什么?


因为,反脆弱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反脆弱性的产生需要压力源的刺激,而压力源的刺激频率非常重要:人类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得更加出色,尤其是在急性刺激后给予较长时间的恢复期,这就使得这些压力源成为信息的传导渠道。


显然,第二类人面对的急性压力源要比第一类人多很多,因为在他们的工作中,一切都得完全遵从优胜劣汰的机制。


要知道,真实世界的优胜劣汰可是非常残酷的。


这个道理,喜欢运动的人都知道。


在刚开始打羽毛球的时候,胳膊会酸痛,在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腿会酸痛。原因是你的腿和手臂都受到了微创伤。


于是,你的身体就会调动你的所有能量和机能去补偿那个受到微创伤的部分。最终你发现,你的右手手臂会比左手更粗一点。这就是过度补偿的结果。


可见,给自己增加足够的急性压力源,才能够提高“反脆弱性”的能力。


4、从“舒适区”走到“学习区”和“恐慌区”,积极主动的制造波动。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上报名

热门信息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