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斜方肌损伤的针刀治疗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发表于:2021-07-16 19:27:21 273次浏览
概述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常因肩扛重物、颈部过度侧屈等急慢性损伤引起。斜方肌覆盖了颈肩后部,因颈肩部活动幅度较大、频率较高,故斜方肌上段损伤较多,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的慢性疼痛。
针刀应用解剖
斜方肌为位于项区与胸背区上部的三角形扁阔肌,于后正中线两侧左右各一块。斜方肌起自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的棘突,肌纤维向两侧移行止于锁骨外侧端、肩峰及肩胛冈处。斜方肌上部肌束收缩时可使肩胛骨外旋,下部肌束收缩时可使肩胛骨下移,整体收缩时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当肩胛骨固定时,两侧斜方肌收缩可使头后仰;一侧斜方肌收缩可使颈部屈向同侧。
临床表现
患侧颈、肩、背部酸痛沉紧,活动颈部时患处有牵拉感,多为缓慢发病,以单侧损伤多见;颈项部酸痛、僵硬,喜向患侧做后仰活动,甚至伴有头痛;按压、捶打患处有舒服感并可缓解症状;严重者,低头、旋颈等活动障碍;有些患者只有肩背痛,如背负重物感。
诊断要点
1.颈肩背部酸胀不适,沉重感,患者头部略向患侧偏歪。
2.枕外隆凸下稍外部肌肉隆起处压痛,肌纤维变性,弹性减退。颈根部和肩峰之间及肩胛冈上、下缘可触及条索状物,压之酸张或疼痛,可牵及患肩和患侧头枕部。
3.固定患肩,向健侧旋转患者头颈部,可引起疼痛。
4.X线片一般无明显变化,病程长者,枕后肌肉在骨面附着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
针刀治疗
1.治疗原则
针刀治疗本病的关键点在于松解斜方肌在枕外隆凸、第7颈椎棘突、2胸椎棘突、肩胛冈、肩峰等附着点的粘连、瘢痕、挛缩,使斜方肌的力学平衡得到恢复,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2.操作方法
(1)体位:俯卧位
(2)体表定位:枕外隆凸、第7颈椎棘突、2胸椎棘突、肩胛冈、肩峰。
(3)消:常规消铺巾。
(4)麻醉: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
(5)I型4号直形针刀。
(6)针刀操作
1)支针刀松解斜方枕外隆凸起点处的粘连、瘢痕。在枕外隆凸上项线上定位,刀口线与人体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向脚侧须斜30°,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筋膜,达枕外隆凸骨面,调转刀口线90°,向下铲剥2-3刀,范围0.5cm。
2)第2支针刀松解斜方肌第7颈椎起点处的粘连、瘢痕。在第7颈椎棘突处定位,刀口线与人体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筋膜,达第7颈椎棘突顶点骨面,铲剥2~3刀,范围0.5cm。
3)第3支针刀松解斜方肌胸椎起点处的粘连、瘢痕。在胸椎棘突处定位,刀口线与人体纵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筋膜,达2胸椎棘突顶点骨面,铲剥2~3刀,范围0.5cm。
4)第4支针刀松解斜方肌在肩胛冈上缘止点的粘连、瘢痕。在肩胛冈上缘定位,刀口线与斜方肌肌纤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筋膜,达肩胛冈上缘骨面,铲剥2~3刀,范围0.5cm。
5)第5支针刀松解斜方肌在肩胛冈下缘止点处的粘连、瘢痕。在肩胛冈下缘定位,刀口线与斜方肌肌纤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筋膜,达肩胛冈下缘骨面,铲剥2-3刀,范围0.5cm。
6)第6支针刀松解斜方肌与背阔肌交界处的粘连、瘢痕。在第6胸椎棘突旁开5cm处定位,刀口线与斜方肌肌纤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筋膜,当刀下有韧性感或者酸胀感时,即到达斜方肌与背阔肌交界瘢痕处,纵横分离2-3刀,范围0.5cm。
7)第7支针刀松解斜方肌肩峰止点的粘连瘢痕。在肩峰处定位,刀口线与斜方肌肌纤维方向一致,针刀体与皮肤垂直,严格按四步进针刀规程进针刀,针刀经皮肤、皮下、筋膜,达肩峰骨面,铲剥2-3刀,范围0.5cm。
8)术毕,拔出针刀,局部压迫止血3分钟,创可贴覆盖针刀口。
(7)注意事项:松解斜方肌与背阔肌交界处的粘连、瘢痕时,针刀在肋骨面上操作,切不可深人肋间,否则可引起创伤性气胸。
【针刀术后手法】
针刀术后,患者正坐位,助手单膝顶在患者背部中间,术者站在患者前面,双手放在肩关节上方,固定肩关节,嘱患者抬头挺胸,在患者挺胸到大位置时,术者双手突然放开,使斜方肌强力收缩1次即可。
针刀培训热线:15171473501 龙老师
详解斜方肌损伤的针刀治疗原创内容,请点击 北京针刀整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