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武汉)第23届胡超伟脉法针灸疗法培训通知
北京天民针刀医学研究院
发表于:2021-09-07 16:26:3310月18日(武汉)第23届胡超伟脉法针灸疗法培训通知
新技术 发明人主讲 毫不保留
培训时间:2021年10月19-20日(10月18日报到)
培训地点:武汉市
授课讲师:胡超伟教授
报名:15171473501(同)龙老师
脉法针灸区别于传统针灸重要的是:对心理疾病的调整。 现代人的疾病特点多半是与情志致病有关,中医治疗的两大亮点:个是六淫致病;第二个是七情致病。
七情致病:一般的针灸医案,包括现代中医研究七情致病的人都非常少,脉法针灸里面增加“情感脉法”通过摸脉就知道别人的心理的“喜怒哀乐”,治疗时加上心理疏导,通过脉法调整,对抑郁症、精神类疾病恢复非常快。
新增:情感脉法
“七情”致病几乎无人研究。胡老师对七情致病的研究治疗是脉法针灸的大的特点。
情感脉法专门治疗:病由心生的疾病!
脉法针灸主讲--胡超伟教授
简介脉法针灸疗法
脉法针灸:以扁鹊阴阳脉法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对脉象的研究成果,运用八纲脉作为诊断依据,通过分经诊脉法,准确诊断出疾病的归经及相关症状,采用古老的针灸治疗理论与阴阳五行理论相结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通俗易学的阴阳脉针治疗技术。
本疗法结合人体脉学,掌握人体气血盛衰情况,结合阴阳调理方案,时间治疗学方案,十二经络治疗学方案,以及奇经八脉治疗学方案,系统地将传统针灸中极为复杂的理论简单化,使脉法针灸学习起来更加容易和简单。
1理论与示范相结合;
2主讲老师跟踪辅导;
3学员进入内部学员群学习;
4因人施教,学会为止。
脉法针灸与传统针灸的区别:
1
脉法针灸是按照脉象来诊断,传统针灸是按照经络循行来诊断。
2脉法针灸诊断非常,治疗有规范性的标准,不是凭经验,不是按照患者的酸、麻、胀、沉的感觉来调针,而是依据标准来施针,(包括进针深度,捻转几下,朝哪个方向...都有自已的标准),根据时间、季节不同,扎法也不相同,它有非常标准的医疗方案。而传统针灸是依据患者的酸麻胀沉的感觉来调针。
3脉法针灸施针以后,到底有没有效,不是问患者,而是通过号脉确定。患者只需说明哪里不舒服就足够了。治疗到什么程度只需要通过号脉就能明确,号脉后就知道扎好没扎好,是否还要继续施针,还要扎多少下,都是有标准的。脉象正确了,就证明已经扎好了。
4脉法针灸区别于传统针灸:它有明显的诊断优势,不按患者提供的痛点或者提供不舒服的脏器来治疗。而是按脉象施治,比如传统针灸胃不舒服就治胃,脉法针灸胃不舒服可能是要治肝的,因为肝气犯胃。胃经有问题,到底治胃经,还是治肝经,传统针灸无法判断这一点。
5传统针灸根据问诊来解决问题,但是很多患者无法总结自己的肢体语言,无法明确自已的疾病所在,表述不清晰或不完全,容易给医生造成误导。而脉法针灸不需要病人自已描述病情,而且医者通过诊脉来告诉患者疾病所在。
6 脉法针灸治疗简单方便,治疗时间一分钟,不留针。脉法针灸有标准的诊断方案和治疗方案。治疗中有没有效果,效果有多大,医者都能完全掌控,包括施针后有效的感知。若无效,下一步将如何施针,尽在医者的心里。这些全部都有标准。
问 [脉法针灸]疗法特点:
1脉法针灸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古代寸口脉为诊断依据。
2脉法针灸有脉象的阴阳及症状的诊断。
3治疗时间短,一分钟调脉,不留针,疗效当面。
4治疗穴位少,1—3穴即可。
5当你选定的穴位治疗无效时,可根据理论再次组方选穴,且不影响疗效。
6治疗上将针刺刺激量可量化,穴位选取方案可标准化。
7脉法针灸调节气血阴阳平衡,疗效好且治疗范围广。
8脉法针灸简单易学好操作。
脉法针灸疗法治疗范围:
适宜针灸的各科疾病:
如:内科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哮喘、心脏病、胃溃疡……等内科疑难病,以及慢阻肺、哮喘、呼吸科疾病,尤其对中风后遗症有。
另外,对妇科、男科疾病、乳腺增生、前列腺疾病、不孕、不育症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一康脉法针灸:
培训时间:2021年10月19-20日(10月18日报到)
培训地点:武汉市
培训方式:面授
授课讲师:胡超伟教授
培训费用 :¥学费:14000元 (食宿费用自理)
报名后:
报名后:①报名后告之详细地址,邮寄预习资料;②加入到群学习交流;③准许进入一康微课堂;④按报名先后顺序安排座位。
报名咨询:
15171473501(龙老师)
全国统一报名热线:15171473501 15971443349
添加龙儿( 15971443349),赠送绝密课件!
6种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精华
脖子酸胀僵硬是现代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一去医院检查就诊断为“颈椎病”。可是,总说颈椎病,那么颈椎病到底有什么表现呢?同样是颈椎病为什么有的人表现出来是手麻,有的表现出来是头晕、头痛?
都说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好方法,那么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都是同一种扎法吗?还是应该区别处理?接下来就看看针灸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精华部分吧!
1.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又称肌型颈椎病,只是以颈部肌肉僵硬酸痛为主要表现,X可见颈椎椎体骨质增生。
针灸治疗取穴主要以颈部夹脊穴为主,或以“靳三针”的“颈三针”为主穴,即天柱、百劳、大杼为主穴。如果伴有肩部及肩胛区的疼痛,可加用完骨穴和肩井穴。主要以舒缓颈部肌肉为主要目的,多采用泻法。
2.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多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导致,是以一侧或者双侧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当将头偏向一侧时症状加重,麻木、疼痛多呈放射性,伴有或不伴有颈部酸痛。
这种颈椎病的针刺需要以解决麻木疼痛为主,所以针刺选穴需要在颈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上相应部位穴位的选择,特别肩髃穴、曲池穴、少海穴、外关穴、后溪穴以及合谷穴需要酌情加减,远端多用泻法。其中肩髃穴需要深刺、直刺才能发挥疗效。
3.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椎动脉迂曲或者狭窄导致,以头晕、头昏为主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颈部酸痛,发作时头晕较重,在旋转颈部时症状可加重。
这类颈椎病在以夹脊穴为主的基础上,须着重重视天牖穴的应用。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在胸锁乳突肌止部后缘。此穴横平第4颈椎横突,是椎动脉容易发生曲折的地方。此穴须轻柔进针,切莫过快,进针可1.2~2寸,直刺,不可过急地提插。
4.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比较重的一种,主要原因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致,大多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当然此类型多是后中央型突出,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中老年人是由于椎管狭窄引起。主要表现多以四肢无力、肌肉萎缩,或胸部束带感,或者踩棉花感为主要表现。
根据X线表现大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少部分轻微症状的患者,或者需要保守治疗的患者可以使用针灸治疗。
此时根据患者症状,需要在颈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用督脉穴位,如风府穴,患者头晕可加用百会、四神聪,四肢无力加用四肢穴位,以解决症状为主。
5.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
此时的治疗以缓解交感神经症状为主,需要加用鬼门十三穴安神定志。头晕加用风府穴,眼花加用太阳穴,耳鸣听宫、翳风、完骨等。
6.混合型颈椎病
混合型颈椎病是指合并有以上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类型,多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相应的穴位,需根据症状予以选用。
颈椎病是很让人痛苦的疾病,一旦椎间盘突出了就没有办法再恢复原样,所以需要在症状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去预防才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多多锻炼,勤于保养才是真正的会生活。
门诊常见的“下腰痛”,其实并不简单
下腰痛是指下背、腰骶部及臀部的疼痛,是骨科患者常见的症状。每年因“下腰痛”就诊的患者约占骨科门诊患者的一半。下腰痛只是一种症状,亦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疾病的名称。下腰痛的发生与腰骶椎及周围结构相关。
腰骶椎及周围结构结构
腰椎和骶椎是承受人体负重大的部位,它们将腰部以上躯体的重量,包括背重物或运动所产生的应力转移至骨盆和下肢。腰又是人体活动范围广泛的部分,有屈曲、伸展、左、右侧弯及旋转等。这两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腰椎成为易受到损伤的部位,特别是慢性损伤病变。骶椎因已融合在一起,虽然承受的重量比腰椎大,但由于不活动,故受损伤的机会少。维持腰椎稳定的基本解剖结构和运动单位是两个相邻的椎体和其间的椎间盘以及在后的一对小关节,即“三关节复合体”。
脊神经的前、后根出椎间孔后汇合成脊神经,然后分成前支和后支,下腰部各脊神经前支汇合成坐骨神经,后支又各分为内、外侧支,分别支配骶棘肌和所属皮肤区。前段分出以前,另外分出一小支与交感神经分支联合组成返神经,又称窦椎神经或脊膜返支。此返神经支配椎间小关节、韧带、脊膜和椎间盘的纤维环后部。Hitlgch将生理盐水注入椎间盘,可以产生特征性的下肢放射痛,但如局部注入麻醉药物,疼痛可以不产生。用高渗盐水注入纤维环会产生下腰痛,但注入浅表韧带,则只产生局部疼痛。注高渗盐水入小关节囊则产生臀部疼痛。这说明下腰痛与窦椎神经有关。
脊神经后支受到刺激时,可反射至前支而产生疼痛,称之为牵涉痛,又称感应痛或反射痛。前支(包括脊神经根)受刺激时,引起该神经根组成的周围神经(如坐骨神经等)分布区的疼痛,称放射痛。牵涉痛与放射痛的部位可能相同,但其病变部位不同。
图1 脊椎的关节和韧带结构
椎间盘=软骨板+纤维环+髓核
病因
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可以是腰部本身,特别是脊柱疾病所引起,也可以是由于腰部以外的脏器病变所致。
1.腰部本身的疾患
(1)损伤性:
①软组织损伤:韧带、肌肉、筋膜等的急慢性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②骨与关节的损伤:骨折、脱位、腰椎后关节紊乱病等。
(2)退行性骨关节病:椎体边缘及关节突边缘有骨唇状增生、椎间盘变性及骨质疏松等(老年性、失用性)。
(3)先天性畸形: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与骶椎腰化、半椎体畸形、腰骶关节突排列方向不对称等。
(4)姿势性:脊柱后突(驼背)、脊椎侧弯、腰椎过度前突等。
(5)炎症性: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6)肿 瘤: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 瘤。
(7)营养性与中性:如骨质软 化症、氟骨症等。
(8)骨骺病:如椎体骨骺炎等。
2.内脏疾患
(1)消化系统疾患:
消化性溃疡、胰腺癌、直肠癌等。
(2)泌尿系统疾患:
肾盂肾炎、肾结石、肾周围脓肿等。
(3)妇科疾患:
盆腔炎、盆腔肿 瘤、子宫脱垂等。
(4)后腹膜肿 瘤。
(5)血管性疾患:
如腹主动脉瘤侵蚀脊柱等。
3.神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0月18日(武汉)第23届胡超伟脉法针灸疗法培训通知 原创内容,请点击北京保健按摩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