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话晚说不清?是因为你没掌握孩子语言发展各阶段的指导方法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语言培养是每位父母尤其关注的一方面,从孩子第一次叫爸爸妈妈起,你每天都会发现孩子语言上的进步,不知道什么时候孩子就学了很多的词和句子。一般来说,语言发展好的孩子,往往求知欲强、知识面广,智力发展也好。
为了能够让家长们科学地认识儿童的语言发育,正确地引导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有关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指导方法。
语言的发展阶段
无意识的交流阶段 『 婴儿从出生至4个月 』 父母对小孩的咕咕声或啼哭只能根据自己的想法作解释,所以,这一阶段又称之为解释性的交流。小孩开始时也没有意识自己的发声或啼哭声能够影响父母的行为,但父母自小孩出生后第一天就把孩子当做交流的个体,对孩子的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照顾性应答,有的父母会用短的简单句对小孩说话,特别是母亲,有时以高的音调和夸张的声音逗引孩子。 小孩在这样的环境中懂得了寻找交流对象,渐渐地产生父母与小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用哭声示意要父母抱、饿了或尿湿了要父母关照等。于是进入下一个阶段。
有意识的交流阶段
『4~9个月 』
4个月的小儿能用眼睛盯着父母所指的事物,父母和小儿把眼光共同落在同一事物上,此时,最好父母口中念念有词,对孩子说物品的名称。 大约6~8个月的时候,父母可对着图片说出名称。而在9个月的时候,小儿可有交流性的眼光注视,即不但注视着事物,还会转向父母,注意父母的反应,这一能力的出现意味着小儿与父母有了有意识的信息传递。 不仅如此,9个月的婴儿还可理解一些名词,如“灯”、“球”、“狗”等。
单词阶段
『9~18个月 』
约12个月的小儿会说出单词,单词的性质大多数为名词。尽管小儿很早就能理解一些动词,但说动词要落后于说名词。 在这个阶段,小儿会在情境中使用会说的一些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单词开始时发展得比较慢一些,但接着就会出现一个很快的两个字组成的词组。 一般来说,小儿至少能说50个单词,才会发展词组。因此父母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大概在18个月左右,两个字的词组就会出现。
词组阶段
『18~24个月 』
这个时期的小儿会用单词和词组说自己的事情以及他们生活的环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语句形式。 父母们无需再把精力放在小儿词语的内容上,而是训练孩子使用句子表达,其中包括了语法的成分,而且语言的训练应在小儿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鼓励他们与父母和老师交流。 在这个阶段开始时,父母为孩子提供词组示范,如说“坐凳上”、“吻娃娃”。对这种“电报式”的说话示范,语言专家各执己见,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不过,有一条原则应当记住:语言不只是用简单的词的组合来表达意思,而是要用语法组成句子后才能说明意义。因此,在对儿童语言的干预中,父母要避免用语法不确切的话与孩子沟通。
早期造句阶段
『 24~36个月 』
小儿说事物已不再局限在此时此景,还能说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简单的短句如名词加上动词。 在说话中,小儿还能使用代词“我、你、他”,介词“上、下”,形容词“好、坏、多、少”等等。至36个月左右,小儿基本上能用短句进行表达,并且开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统。
句子掌握阶段
『 3~5岁 』
小儿可以使用简单句和较复杂的句子,掌握了大部分的语法结构形式,而且能够有一点点理解词语的抽象关系。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小儿这一阶段的词汇已接近成人,说话俨然像个“小大人”。 这时,父母与孩子的交流要注重完整的句子表达,为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时要培养孩子听从指令做事,从而为入学做好语言的准备。
完整的语法阶段
『5岁~成人 』
从此,儿童逐渐建立了成人样的语言能力,而这个过程中的儿童,也还是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词汇,改善自己的表达及语言在环境中的应用,但不再增加新的语言形式。这个时期是个体交流能力明显增长的时期。 有些专家认为,5岁是语言发育的一个分水岭,从这时开始至12岁,语言的发展将出现根本性改变,不仅仅是句子的复杂化,而且句子的含义和语言的用途向高级发展,最为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儿童用语言学习阅读和书写。
各阶段指导方法
语言储存期 『 0—1岁 』 所有孩子的语言学习都是从听觉开始的,打孩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们的听觉系统就已经开始运转了。 因此,孩子的语言储存其实从孕期就开始了,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胎教”。 孩子听到的悦耳的声响越多、父母的声音越多,那么今后孩子在语言爆发期的表达就会越顺畅,相应的,语言能力更强,心理也就越健康。
❶ 语言刺激越早越好
在怀孕5个月时,孩子就具备了听觉功能,父母可经常播放悦耳的音乐给孩子听。
准爸爸准妈妈们也可以经常与胎儿说说话,呼唤孩子的名字,让孩子熟悉爸爸妈妈的声音。
孩子出生后,在喂奶、换尿布、洗澡时,父母对孩子说话要温和,表情要夸张,加大动作幅度,以表演的形式向孩子说明我们正在做什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看着孩子的眼睛。
❷ 应答孩子的“喃喃自语”
出生2个月后,孩子就会发出“嗷、啊、咿”等奇奇怪怪的声音,有时发生在孩子吃饱睡足后、有时是父母出现在他身边时。
对此情况,建议父母要立即给予孩子语言上的回应:“孩子(或名字),你好”、“孩子想说什么”、“是不是拉粑粑了”等等。
即便我们可能猜不出孩子到底想表达什么,但我们对孩子的及时回应会让孩子感到发声和说话的乐趣,从而激发他再次发声的欲望。
❸ 从元音和叠音开始说
有科学研究发现,孩子在7个月大时,已经可以通过倾听试图找出准确的声音回应,他们的脑电波反映出大脑中负责语言的颞上回部分有明显的刺激反应。
8、9个月时,如果父母能说一些简单的各种元音字和叠音词如爸爸、妈妈、奶奶等,孩子也是可以模仿出来。
要注意的是,发音时要将尾音拖长,保证清晰以及不断重复,让孩子更容易学习。
❹教孩子说规范普通话,但不需要排斥方言
如今一个家庭存在几种方言的情况很常见,如爷爷奶奶辈说方言,爸爸妈妈说普通话,其实最后孩子都能掌握,不必担心方言影响孩子说普通话的标准度。
方言与普通话存在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孩子多学一门方言,也是多一方文化,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对吧?
因此,教孩子说普通话的同时,也不应排斥方言。
随着成长,孩子就会在不同语言之间转换自如,发现不同语言之间的乐趣。
大人谈话时注意事项
很多人认为,孩子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那么我们说不说、说什么、怎么说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事实绝非如此,倾听大人讲话能够训练孩子的说话能力,孩子可以通过大人之间交谈的语气、语速、表情及其伴随的肢体语言,感知其谈话的氛围。 如果谈话时温柔的和谐的平静的,孩子也会相对安静和放松; 如果谈话时语言争锋相对甚至充斥怒骂时,孩子会出现惊恐烦躁的表情和情绪。 这也就是为何家庭关系在孩子成长中至关重要的原因。
补充表达期
『 1—2岁 』
1岁以后,孩子就能组织简单的语句,包括主+谓、主+宾或省略主语的动+宾等结构等,我们称这些句子为“电报句”。 一般要家中与孩子最亲近的人结合情境才能明白。
❶ 补足孩子的句子结构
这个时期的孩子一般会蹦出几个词,比如,“妈妈,水……”。
这时,妈妈可以补充完整这个句子,对孩子说,“妈妈知道,宝贝渴了,想喝水”,然后,让孩子重复“妈妈,我渴了,想喝水……”或者妈妈也可以换一种方式,问孩子:“孩子是想让妈妈自己喝水吗?谢谢孩子这么体贴。”
总之,一定要尝试补充一个完整的句子与孩子交流,这对认知理解也是很有好处的。
❷引导孩子清晰地说出要求
我们习惯围着孩子转,猜孩子想干嘛并尽力满足,孩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他想干嘛。
但是,要促进孩子语言发展,就要抓住机会让孩子用语言表达想法。
比如,孩子用手指水时,父母不要马上把水杯递给他,因为他可以不用说话就可以喝到水,这时父母可以给他一个空杯子,同时鼓励孩子说出“我想喝水”等,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❸ 向孩子提问,让其从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的说
1岁前的孩子以倾听为主,1岁以后就可逐渐可以与父母对话交流。
试着向孩子提问,比如,“孩子你饿了吗”,“妈妈的鞋在哪里”,“孩子的鼻子在哪里”,等等,让孩子的语言表达从被动变为主动。
时间一长,这些语言信息自然而然就被孩子的大脑储存了。
另外,不要提超越孩子智力范围的问题,说话的态度要平和亲切,也不要变成话痨,不停地叨叨叨,让孩子感觉到压力。
❹尽量用规范用语的表达方式
有的家长喜欢跟孩子说话用叠字或模仿孩子口齿不清的发音,比如“饭饭”,“果果”,“车车”或者将“吃饭”说成“七饭”,“苹果”说成“苹朵”,认为这样发音孩子更容易懂,但是这也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迟缓。
如果孩子发音不准确,不必模仿重复,更不能取笑,而是多次重复直到其正确的发音即可。
完整表达期
『 2—3岁』
2岁以后的孩子能说出完整的句子,能够描述味觉、温度,甚至描述人的外貌、情绪、品质。 此外,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探索世界的欲望强烈,很喜欢问为什么,并迫切地希望得到成人的积极回应和肯定。 平时爸爸妈妈可给孩子发一些简单的指令,如“请帮妈妈拿鞋子”,“把玩具放进收纳箱”等,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力,完成时记得要给鼓励和肯定哦。
❶ 鼓励孩子给想念的人打电话
教会孩子使用电话的前提下告诉他们一些紧急情况下使用的电话号码,同时记住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再鼓励孩子给想念的人打电话。
鼓励他们给一位想念的亲人打电话,比如想爷爷了就给爷爷打个电话,告诉爷爷自己心里的想法,讲一些自己最近发生的趣事逗爷爷开心,或者请爷爷注意身体健康,孩子会因为自己能打电话感到欣喜,长辈们也会因收到孩子的电话而开心。
❷ 用语言表达礼貌
2岁以后,孩子开始有了社交行为,父母需要教孩子正确使用“谢谢”、“请”、“晚安”等问候语,并且能保持微笑与同伴说话。
在路上遇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遇到长辈要用尊称,如“您好”、“再见”等。
同时,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与陌生人交流,比如去饭店吃饭时,鼓励孩子向服务员阿姨要勺子,在街上鼓励孩子问路等等。
❸ 跟孩子玩绕口令、朗诵诗歌
这个年龄段孩子往往还不能很好地发音。
这时候,父母可以找一些简短的绕口令,跟孩子一起念,各种口误会让孩子觉得说话很有趣。
另一方面,优美的儿童诗歌朗诵也可以激发孩子对语言的喜爱和向往,对孩子的语言熏陶也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那些说话或朗读总是不顺畅、经过多次训练效果终不明显的孩子,父母的反应最好是冷静、再冷静。
因为此时你丝毫的激动和不满,都会为孩子的语言学习带来挫败感和恐惧感,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
对于这类孩子,与其教他说话读书,不如先唱儿歌、童谣、歌曲给他听,只要他不反感,你就反复为他唱。
为了方便,父母不妨选择那些孩子百听不厌的儿歌磁带、CD作为孩子学习的教材。
❹与孩子一起读绘本
读绘本是建立亲子关系、陶冶孩子情操最好的方式之一。
2岁以后,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理解力也在发展,孩子已经能逐渐理解故事情节,也会更加乐在其中。
绘本语言是孩子语言学习最好的来源,孩子最爱的绘本,其中的语言也会被孩子常常挂在嘴边,这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成就感——自己能掌控这些语言,其实这就跟成人世界的“名人名言”感觉差不多。
对那些语言表达和阅读上有困难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借助讲故事书的方式或设置一个特定的情景,反复教孩子认读笔画、发音简单的字、词,让他们慢慢地辨认、熟悉、理解、记住这些词的发音和含义,随后过渡到比较难的字、词语,然后再开始给他讲解一个个短句、长句的意思及相应的故事内容。
顺畅表达期
『3—6岁』
3岁以后,孩子的语言能力逐渐从简单句向复合句过渡,词汇也更加丰富,对词汇的理解力加深,会造转折、因果等富有逻辑关系的句子,与外界的交流几乎没有问题。 与这个阶段的孩子谈话时,很有意思,他们说话会闹笑话,也会出现有深意的哲理,总是语出惊人让旁人哭笑不得。
小小讲解员
当我们看到孩子一个人玩得很开心,画了一幅画,制作出一件模型,做出一件手工作品时,也要趁机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首先用一些具体的语言,肯定孩子的作品,比如,色彩搭配很炫(香蕉是蓝色的,鸟是红色的),结构很富有想象力,再以欣赏的态度引导TA慢慢讲解自己的作品,以提问的形式让TA说出想法,既锻炼了语言表达又了解了TA的内心,说不定还能发现几个小天才呢。
尊重孩子的自言自语
3岁以后,孩子自言自语的现象会达到高峰,这是孩子语言发展从外部语言转换为内部语言的关键阶段。
他们会用语言来帮助自己思考,理顺思路,比如在画画时,他可能会一边画,嘴里一边嘀咕:这是房子,这是爸爸和妈妈,这里是草地等等。
这其实是一种语言发展的自我调节机能,或者驱逐孤独的一种方式,家长们不必担心,也不要去打断孩子的自言自语。
小小故事会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我们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中做客,为孩子创造一些小环境锻炼表达。 比如,请几位小朋友到家中举办故事会,让孩子们都讲出自己认为最好听的故事。 刚开始,孩子们可能会有表达不清的地方,但大人不需要帮忙,让他们自己会想办法让同伴明白自己的意思。 也就是说,不仅鼓励讲故事,孩子若能将故事表演出来更好。 写在最后 在孩子的整个语言训练过程中,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好语言上的示范。 学龄前的孩子模仿力极强,他们“有样学样”。 这时,作为父母,说话要为孩子作出表率作用,要努力给孩子创造标准、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自由去表达、交流,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会轻松、顺畅。
网上报名
新闻资讯
更多>>-
社交小能手是这样养成的——儿童情商培养四步走
2018-01-10
-
怎样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2018-01-10
-
为什么中国式家长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2018-12-12
-
浅谈学生注意力学习的培养
2020-01-02
-
孩子注意力学习不集中,其实是家长这件事没做好
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