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首页  >  动漫设计新闻  >  票房虽涨了 但是电影还没成功

票房虽涨了 但是电影还没成功

[2013-06-07 14:16:23] 浏览量:326 来源:

武汉清美动漫教育

 

  中国电影业正跑步进入“亿元票房时代”。宏观数据层面: 5月份内地电影市场总票房突破20亿元,这已是今年第二次出现单月票房超20亿元的盛况;今年前5个月总票房突破90亿元,远超去年内地电影总票房170.73亿元的一半。微观数据层面:今年前5个月有22部影片票房过亿,其中仅《西游降魔篇》《钢铁侠3》《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4部影片的票房累计就已达32.17亿元,陈可辛新作《中国合伙人》上映半月就已拿下4.27亿元票房。
 
  这些抽象和枯燥的票房数据,反复证明“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是一句堪称真理的论断。诚然,纵观近两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行情,从单日票房总额到单片票房表现,从单日连续过亿天数到单片过亿速度,几乎每周都有多项票房纪录被刷新。时间回溯到前几年,那时仅有张艺谋、冯小刚等个别导演能入驻“亿元票房俱乐部”;而放眼当下,票房过亿对有些电影来说只需时间即能实现,有资格组建“十亿元票房俱乐部”的导演也早已不乏其人。
 
  单从数字来看,一度低迷的中国电影行业,似乎已经开启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代”——好莱坞进口分账大片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本土大片日益展现出强劲的票房号召力,《失恋33天》《泰囧》等中小成本电影更屡屡创造票房传奇。不过,对于底盘不够强健的中国电影业来说,呼啸而来的“亿元票房时代”看上去很美,其中却暗含着诸多发展隐忧。
 
  中国电影如今在票房上的成功,并非电影艺术的成功,充其量只能视为电影营销有所提升的一个标志。与欧美乃至印度、伊朗相比,中国几乎没有一部片子能在海外主流电影市场获得认可;中国电影生产整体水准依旧偏低,那些能收获高票房的电影,要么完全是用钱“烧”出来的,要么是占据了档期优势。包括去年的贺岁档“黑马”《泰囧》、近期票房大的《西游降魔篇》以及引发热议的《致青春》,火爆得都有几分莫名其妙,它们并不具备成为传世经典的潜质,甚至有的还略显粗糙。
 
  “烂片”当道与“好片”难获得市场认可,只是中国电影市场不够健康的表现之一。另一种不健康的表现,在于“亿元票房时代”电影类型的极度单一。在善于模仿和跟风的中国电影业,商业片在票房中一枝独秀,让中国电影的类型结构越来越失衡。每有一部商业片票房过亿,很快就有多部类似电影开拍,最终使得整个电影行业的生产线浮躁、冒进。
 
  越来越多的电影投资者和导演急于跳过亿元票房这道门槛,结果却在无序竞争和盲目跟风之中,造成了惊人的资源浪费。根据国内家娱乐产业研究机构“艺恩咨询”发布的报告,中国电影业生产的影片,每年只有三成左右能够与观众见面。每年都数百部影片拍完之后,直接被锁进了仓库——如今拍电影,从重金邀请大腕加盟到投入天价后期制作费,再到立体式的影片营销,每一个环节都相当“烧钱”,很多影片都会在半路因为“玩不起”而出局。
 
  除了上述问题,“亿元票房时代”的大片票房,还严重破坏了电影市场的健态。如今的电影票房,已不再是影片质量的直观反映,它实质上是投资方和发行方开展资源的结果。《致青春》等影片能在票房上所向披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在各自档期内都获得了占据垄断优势的排片率。这些亿元级的重磅电影,挤占了其他中小成本电影原本就很逼仄的生存空间,以它们的惨败换来了自己的高票房,这对于中国电影的长远发展不利。
 
  在一张电影票动辄数十元乃至百余元的时代,只要懂得包装和忽悠,票房突破亿元大关,确实已不再是难事。但是,无论对电影工作者还是投资方,拍电影都不应是赚“快钱”的投机行为,只有从虚热的数字泡沫中清醒地看到问题与隐忧,进而真正提高生产优质影片的能力,才有整个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才能真正迎来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
 
  http://www.14458.com/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游戏开发
  • 游戏设计
  • 视频剪辑
  • 视频后期特效
  • 零基础
  • 有软件开发基础
  • 有绘画软件基础
  • 有剪辑软件基础
  • 有后期特效软件基础
  • 其他软件基础
  • 周末班
  • 全日制白班
  • 随到随学

网上报名

热门信息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