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应聘做保洁!世道太卷了,我们该怎么办
经常冲浪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最近微博又有个关于IT的新闻火了。事情是这样的。安徽六安,一位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在连续投递100多份简历无果后,自暴自弃选择应聘做保洁,结果被HR劝退。
HR表示,虽然可以提供这份工作,但觉得这是在浪费学业,希望高同学好好想想。可高同学也有自己的苦衷:如果不是没有什么经验技术找不到工作,谁又愿意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虽然故事的结局很温馨,但这背后反映的问题却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为什么一位计算机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现在这个世道已经卷成这样了吗?
毕业即失业
其实像高同学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我们随便上知乎搜一下,就能看到一大把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现象是什么导致的?除了当前经济大环境以及个人努力等因素之外,和高校本身的教育缺陷也脱不开关系。
1.重视理论基础,轻视实践。
很多大学培养人才都是科研导向,几乎不会让学生接触到商业项目。对于科研而言,理论知识非常重要,把基础打扎实才能向更深的方向的发展;但对于企业而言,它只需要员工能够上手做项目,让程序顺利跑起来就行了,它不是很关心其中的原理,有些学校教的知识可能工作一辈子都用不上,而需要用上的知识学校也不会教。
2.课程老旧,与市场脱节
IT行业比较特殊,新技术不断出现,变化非常快。高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可能7、8年都不会变动,而这7、8年内,市场主流技术已经换过好几茬了。这就导致学生学的都是企业淘汰不用的技术,想要跟上市场需求还要自己重新再学。
3.内容多而不精,缺乏明确方向
岗位招聘分为JAVA开发、测试、前端等多个方向,每个方向的侧重点都不相同,而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为了满足普适性,C、C++、python、java都会涉及到一点,再加上还有公共课要上,所以每门课程不可能讲得太细,大多是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大学的学习氛围相对轻松,不少学生对自己缺乏要求,对未来没有打算,就很容易造成上了四年什么都没学会的情况。
对于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有很多资源可以自己做项目,另一方面企业也愿意将他们招收进去培养,所以很少有失业的问题。但一般大学的学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既没有那个学历资本进入大厂,又没有技术能力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最终就演变成了“毕业即失业”这种窘境。
如何破局?
一般而言,普本计算机专业学生有两种破局思路:一是自学,二是报线下培训班
自学的优点在于时间安排灵活和成本相对低廉,而缺点也显而易见:
网上的知识比较零碎,不够系统,需要自己花费时间整理;
在家学习没有氛围,容易被其他事情分心,效果不好;
遇到问题不知道问谁,上网搜的答案也看不懂;
不清楚自己的掌握情况如何,什么时候可以出来找工作……
等等
对于自控能力不够强或者更追求效率的大学生而言,报名线下培训班是一条入行的快速路。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既然大学四年都没能掌握一门技术,那么短短几个月的培训就能改变现状吗?”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线下培训相比较大学的不同之处。
1.更实用的课程内容
与偏理论的高校课程不同,培训机构的课程内容紧扣“实用”二字,关注IT行业的最新技术和企业招聘需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虽然覆盖面没有高校课程广,但会比高校课程更精更专更贴近实践。像正厚会给学员提供真实的企业项目,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能够更快适应企业的工作节奏。
2.更严格的课堂氛围
线下培训机构为了节约成本,会尽量压缩课程周期,充实课程内容,所以不可能像大学课堂那样轻松。以正厚为例,全日制上五休二,每天的课程都是满满的,课上纪律要求严格,禁止开小差和玩手机,晚上有教师答疑和晚自习,每个月有阶段性技术考试,临近结课还会有项目答辩等。有了压力才有前进的动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员更容易集中精力在学习上,从而大大提升效率。
3.更完善的就业服务
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属于通识课的一部分,并不受重视。而在面向就业的技能培训中,这方面内容格外重要。正厚的就业老师会在班级一开始便跟班上课,让学员了解到目前行业情况,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在课程后期,会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学员优化简历、模拟面试和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
对于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是一件完全陌生的事,他们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这个时候如果有专业的老师站出来,给他们一些指点,能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
正如同一句老话所说:“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面临失业困境时,与其放低期待调转方向,不如从自身下手,自学或者报个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用努力来弥补其他方向上的不足,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尽力争取到一个最好结果。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厚学推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