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的调气之法
北京培医教育中心
发表于:2024-08-20 15:57:49 14次浏览毫针刺入腧穴后的经气感应称为“得气”,促使“气至病所”的方法叫做“调气”。笔者在多年针灸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对调气针法略有心得,现总结如下。
1 常用调气针法
1.1 循摄调气法
《金针赋》说:“循而摄之,行气之法。”《针灸问对》说:“下针之时,气或涩滞,用大指、食指、中指三指甲,于所属经分来往摄之,使气血流行。故曰摄以行气”。操作:用押手大指、食指、中指三指腹在所刺穴位的经脉循行路线上下往来轻柔循按,促使经气运行,气至病所。临床上多用于经气不足,得气后经气运行缓慢的虚证病人。
1.2 弹针调气法
《针经指南》说:“弹者,凡用针时,可用大指甲轻弹针,使气疾行,如泻,不可用也。”《针经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说:“弹而努之者,是用指甲弹针,令脉气?满,而得疾行至于病所也”。操作:用大指甲轻弹针柄,促使气至病所。临床常用于虚证难于得气,气行缓慢者。
1.3 针向调气法
《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说:“转针向上气自上,转针向下气自下,转针向左气自左,转针向右气自右”。操作:得气后针尖朝向病所,刺手施以行针手法,以催促气至病所。本法多与其他调气手法配合运用,如按压调气法、推捻调气法等。
1.4 按压调气法
本法分为刺手按压法和押手按压法两种。
刺手按压法:《针灸问对》说:“欲补之时,以手紧捻其针按之,如诊脉之状,毋得挪移,再入。每次按之,令细细吹气五口,故曰按以添气”。操作:针刺得气后,将针不断地向下轻轻按压,逐渐加深,每次按压时嘱病人呼气5次。临床多用于虚证,经气运行迟缓者。
押手按压法:《金针赋》说:“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运气至疼痛之所”。操作:针刺得气后,押手按压在所刺穴位上方,刺手施以捻转、提插手法,可使经气下行;押手按压在所刺穴位下方,刺手施以捻转、提插手法,可使经气上行。本法多与针向调气法配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疼痛。
1.5 推捻调气法
《针经指南》说:“推之则行”,“捻针,使气下行至病所”。操作:针刺得气后,针尖朝向病所,拇指向前均匀有力地推捻针柄,推至拇指指腹后横纹时,便轻轻退回,反复施术直到气至病所。本法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调气针法之一,广泛用于各种病症。
1.6 运气调气法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凡用针之时,先行纯阴之数,若觉针下气满,便倒其针,令患人吸气五口,使针力至病所,此乃运气之法,可治疼痛之病”。操作:针入行六阴数,慢按紧提6次,得气;扳倒针头,朝向病所,令病人吸气5口,使气至病所。临床上多用于疼痛诸症。
1.7 逼针调气法
《席弘赋》说:“逼针泻气须令吸,若补随呼气自调。”《针灸大成*经络迎随设为问答》说:“推而按之者,是用右手捻针按住,近气不失,则远气乃来也”。操作:针刺得气后,刺手持针压住不动,欲气上行针尖朝上,欲气下行针尖朝下,同时,医生全神贯注,意念凝聚于针,逼使经气运行。本法与刺手按压法都有按压动作,但本法只按压而不使毫针深入,刺手按压法则不仅按压,而且逐渐深入。临床用于虚、实诸证。
1.8 捣针调气法
《金针梅花诗钞.导气》说:“捏持针柄,不进不退,但又如进如退,在原处轻出重入,不断提捣,有如杵臼,亦如雀之啄食”。操作:针刺得气后,针尖略朝向病所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反复进行,促使气至病所。本法多用于实证或体质壮实者。
1.9 通关过节法
《金针赋》说:“若关节阻涩,气不过者,以LONGHU龟凤通经接气。”本法有促使经气通过关节,直达病所的作用,用于关节阻滞,经气不能通过者。具体方法有4种。
青龙摆尾 《金针赋》说:“一曰青龙摆尾,如扶舡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操作:针尖朝向病所斜刺,得气后将针慢慢左右摆动,促使经气通过关节,直达病所。
白虎摇头 《金针赋》说:“二曰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操作:直刺进入深层,得气后将针左右摇动,边摇边提,同时押手按压针穴另一端,令经气通过关节,到达病所。
苍龟探穴 《金针赋》说:“三曰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操作:针刺入穴位后退至浅层,改变方向前后左右多向透刺;浅层、中层、深层逐渐加深。有如苍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
赤凤迎源 《金针赋》说:“四曰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元,上下左右,四周飞旋”。操作:将针直刺入深层,得气后上提至浅层,摇针候气,再插入中层,提插捻转,一捻一放,有如凤凰展翅,迎风飞旋。
1.10 添针调气法
《金针梅花诗钞.导气篇》说:“添,即在同一经脉中再增添孔穴进针,以助经气运行。”操作:刺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经气不能上达头面时,可再刺该经的曲池、肩?辅助之;刺足阳明胃经内庭穴,经气不能上达胃脘时,再刺该经的足三里、髀关辅助之。本法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尤其是刺四肢远心端穴位,令针感向头面躯干传导时。
1.11 局部扩散法
操作:针刺得气后,均匀地捻转、提插,促使针感缓慢向四周扩散。如同一石掷入池塘,波浪逐渐层层散开。根据笔者临床观察,本法治疗局部病症效果良好,如胃痛采用本法针刺中脘、梁门,腹泻采用本法针刺天枢、关元,腰痛采用本法针刺肾俞、大肠俞。
1.12 搓针调气法
《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说:“八指搓者:凡转针如搓线之状,勿转太紧,随其气而用之”。操作:针刺得气后,针尖略朝病所,大指向前,食指向后,单向捻转数次。临床多用于实证和体质壮实者。施术时注意切忌搓转太紧,以防滞针。若出现滞针,可反向捻回,辅以局部循摄。
2 调气针法机理浅析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勿复针”。这里的气至,不仅指针下出现酸麻胀重等得气感应,而且还包括得气感应行至于病所。气至病所是针刺取效的基础。要达到气至病所,除了定穴准确,操作熟练之外,还必须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调动多方面的积极因素去“调气”。可以说,调气是针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正如《灵枢》所说:“用针之类,在于调气”(《刺节真邪论》);“凡刺之道,气调而止”(《终始篇》)。
体质虚弱,或患有各种虚证的患者,由于气血不足,脏腑虚衰,经脉之气相对薄弱,因此,针刺时较难得气,得气后经气运行缓慢,甚至停滞不行。对于这一类患者,在调气时手法宜轻,刺激量宜小,可用押手在经脉循行路线上循按,或用手指弹击针柄,或用刺手将针轻轻下压,以激发经气运行,进入病所。循摄调气法、弹针调气法、刺手按压法均属此类。
体质壮实,或患有各种实证的患者,由于正气未衰,气血旺盛,脏腑经脉之气奋起而抗邪,因此脉流滑疾,针刺相对容易得气,得气之后经气运行较快,并且能耐受较大刺激量的调气手法,可以采用大幅度提插捣针,或朝病所单向搓捻,或用LONGHU龟凤等强刺激调气手法,催促经气迅速行至于病所,以期早日康复。捣针调气法、搓针调气法、通关过节法便属此类。
根据经气运行、针感传导的一般规律,为了控制针感沿经脉传导至病所,还可将针尖朝向病所行针推捻,或得气后针尖朝病所,将针按住不动,或用押手按压在针穴的另一端,施以捻转、提插手法,或令患者呼吸以助之。针向调气法、推捻调气法、逼针调气法、押手按压法、运气调气法均属此类。上述调气针法可用于虚实不明显、一时难于辨别,或虚实夹杂,或无须辨别虚实的患者。
针感的传导,从躯干、近心端向肢末、远心端容易出现;从肢末、远心端向躯干、近心端难以出现。在针刺四肢远心端穴位,针感不能向躯干方向传导时,可沿经脉增添穴位针刺,以激发经气向躯干传导,如同铁路沿线设置车站,确保列车畅行一样。添针调气法便属此类。在病变附近取穴时,采用局部扩散法,得气后均匀地捻转、提插,可使气至病所。
热门课程
-
郑氏针灸针刺手法传承班
询价
-
贺氏三通火针临床实习班
询价
-
贺氏三通针灸传承讲习班
询价
-
全国中医针灸名家临床经验传承班
询价
-
实用皮下留置针技术培训班
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