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员:墙体砌法的内容
(一)一顺一丁式
这种砌法是一层砌顺砖、一层砌丁砖,相间排列,重复组合。在转角部位要加设3/4砖(俗称七分头)进行过渡。这种砌法的特点是搭接好、无通缝、整体性强,因而应用较广。
(二)全顺式
这种砌法每皮均为顺砖组砌。上下皮左右搭接为半砖,它仅适用于半砖墙。
(三)顺丁相间式
这种砌法是由顺砖和丁砖相间铺砌而成。这种砌法的墙厚至少为一砖墙,它整体性好,且墙面美观。
(四)多顺一丁式
这种砌法通常有三顺一丁和五顺一丁之分,其做法是每隔三皮顺砖或五皮顺砖加砌一皮丁砖相间叠砌而成。多顺一丁砌法的问题是存在通缝。
(五)墙身加固
当墙身由于承受集中荷载、开洞以及由于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墙体稳定性有所降低,这时须考虑对墙身采取加固措施。
1.增设壁柱和门垛
当墙体的窗间墙上出现集中荷载,而墙厚又不足以承受其荷载;或当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超过一定限度并影响墙体稳定性时,常在墙身局部适当位置增设凸出墙面的壁柱以提高墙体刚度。当在墙上开设门洞且门洞开在两墙转角处或丁字墙交接处时,为了便于门框的安置和保证墙体的稳定性,须在门靠墙的转角部位或丁字交接的一边设置门垛。
2.设置圈梁
圈梁是沿外墙四周及部分内横墙设置的连续闭合的梁。圈梁配合楼板的作用可增强楼层平面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墙体开裂,并与构造柱一起形成骨架,提高抗震能力。
3.抗震措施
由于砖砌体属脆性材料,抗震能力差,因此在7度以上的地震设防区,对砖石结构建筑物的总高度、横墙间距、圈梁的设置以及墙体的局部尺寸等,都提出了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必须按抗震设计规范考虑。
此外,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还要求提高砌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以及必要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是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的墙体中部。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及墙体紧密连结,对整个建筑物形成空间骨架。
从而增强建筑物的刚度,提高墙体的应变能力,使墙体由脆性变为延性较好的结构,做到裂而不倒。
施工时必须先砌墙,随着墙体的上升而逐段现浇钢筋混凝土柱身。
(六)变形缝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它的作用是保证房屋在温度变化、基础不均匀沉降或地震时能有一些自由伸缩,以防止墙体开裂、结构破坏。
1.伸缩缝
即温度缝,主要作用是防止房屋因气温变化而产生裂缝。一般从基础顶面开始,沿建筑物长度方向每隔一定距离预留缝隙,将建筑物分成若干段。由于基础埋在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故不考虑其伸缩变形。伸缩缝的宽度为20mm~30mm,缝内应填保温材料,间距在结构规范中有明确规定。
2.沉降缝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
沉降缝的作用是防止建筑物的不均匀下沉,一般从基础底部断开(这也是伸缩缝与沉降缝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贯穿建筑物全高。沉降缝的两侧应各有基础和砖墙。沉降缝的设置原则是:
(1)建筑物复杂的平面和体形转折部位;
(2)建筑的高度和荷载差异较大处;
(3)过长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4)地基土的压缩性有显着差异处;
(5)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
(6)建筑物的基础类型不同以及分期建造房屋的交界处。
3.防震缝
为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
防震缝的宽度按建筑物高度和所在地区的地震烈度来确定,小缝隙尺寸为50mm~70mm.缝的两侧应有墙,缝隙应从基础顶面开始,贯穿建筑物的全高。在地震设防地区,当建筑物需设置伸缩缝或沉降缝时,应统一按防震缝来对待。
文中图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