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菜单
素质教育
培训首页> 素质教育培训头条> “起跑线理论”怎么是错的

“起跑线理论”怎么是错的

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15-08-21 49人浏览

我们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中国和西方的儿童教育理念是非常不同的,中国从古到今非常崇尚神童教育,而西方的教育故事当中都是少年愚钝、大器晚成的故事。爱迪生就上过3个月的小学,爱因斯坦15岁的时候被他的老师认为一事无成失学了,没有拿到初中文凭。他妈妈当时也对他非常失望,生的这个孩子真是一个笨蛋,但爸爸对他怀有信心:“我们的孩子一点都没有问题,只不过他不适合学校机械的教育罢了。”最终,爱因斯坦成才了。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的情况。鲁迅在中小学的学习成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1905年他在日本留学时的成绩单完整地保留着。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大概是高职高专之类的学校。他的春季成绩是:解剖59.3分、组织72.7分、生理63.3分、伦理83分、德文60分、化学60分、物理60分、平均分65.5分,基本上是个差生,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其实,绝大多数成功人士,中小学教育都是非常普通、非常一般的,甚至他们很多人在中小学的时候也没有的学业表现。

      

这个现象在教育界有一个说法:第十名现象。如果我们离开学校十年、二十年以后,再回头看,当年班级里的学习尖子、三好学生、班干部,不见踪影了,而在各行各业能够崭露头角的、能够有所成就的,当时在学校、在班级有的是中间偏上的,有的是不太受“待见”的,当时学校学习好的那一批学生,最后往往表现平平,第十名现象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呢?可能是因为学习尖子为了在学校保持,透支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等。而走上社会以后,真正产生影响的并不是你中学的考试成绩,而是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就像前面讲的马拉松一样,你在前五圈、前十圈跑得筋疲力尽了,很难赢在终点,而在前十圈、前二十圈悠着点慢慢跑,后面还有后劲,就是这个道理。这个概念其实挺重要的,可是现在大家都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其实小学生保持学习兴趣,远远比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当然,生活当中确有一类人是少年早慧,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但应该看到,人群当中这类人数量很少,大概只有 1%—3%的孩子属于超常儿童、神童、天才,这些人的精力和故事是不可复制的,普通人没有必要去追求。

个性定制课程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