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英语口语培训?除了有计划的进行课堂练习之外,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在课堂外提高我们的英语进阶速度呢?
是:朗读训练。朗读对于培养英语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可以作为我们在课堂外的延伸,也可以帮助童鞋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
拥有文字之前,人类已经能够说话了,只不过能说的比较简单。有了文字,后来甚至发展并掌握了逻辑之后,表达才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某种意义上,最终拥有文字是人类与其他近亲物种深刻的本质区别。一旦人类有了文字,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就成了必须。
朗读有助于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之所以朗读是提高“理解能力”的基本方法,是因为当一个人可以流利地朗读一个句子的时候,即意味着他正在完成对这个句子“拆解”与“重组”的过程。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信息通过眼睛输入,经过大脑识别、理解、处理之后又运用口腔的种种器官形成正确的声音,而后又通过耳朵反馈回大脑;而与此同时,大脑在一刻不停地进行各种处理过程:句子成分都有哪些、哪几个字词构成什么样的成分、这些成分各自是什么意思、成分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这些成分组合起来又构成怎么的含义,等等。
反过来也一样,如果阅读者面对一个语法正确、逻辑严谨的句子竟然不能够把它流利地朗诵出来,就说明阅读者“拆解”有误或者“重组”有误。重新把句子结构与成分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之后,句意也就自然明朗了,读起来自然就“顺”了;而后再把句子多读几遍——其实就是“通过重复练习理解过程、巩固理解能力”了。
朗读训练会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理解速度
“阅读”基本上指标不治本,因为它们解决的都是输入速度问题而已,而不是输入之后理解速度的问题。
“输入”的方式至少有以下常见的三种:
扫读:只用眼睛浏览文字(本质上来看必然是以遗漏一些信息为代价)
默读:在用眼睛浏览文字的同时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些文字,并不实际发声。
唇读:在用眼睛浏览文字的同时嘴唇翕动“说”出这些文字
朗读:大声把自己读到的文字说出来
徐州英语口语培训?阅读相对简单的内容时,读者可能会采用“扫读”;内容难度高一点,就会采用“默读”;内容相对较高,就会自然采取“唇读”——因为这样可以把速度放慢,以便有更多时间思考消化。故,这些手段只是输入方式不同而已,根本不是什么恶习。
所以,朗读训练可以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朗读训练可以提高语言文字记忆能力
我们记忆人脸、记忆歌曲曲调、或是记忆文章段落所使用的方法模式都是各不相同的。一定量的重复必然产生深刻记忆,而大声朗读则是会自然而然地调用我们各种可能用得到的记忆手段,比如模式的、声音的、文字的,通过各种刺激手段加强刺激,必然加深记忆。
朗读训练能够提高表达能力
在学习母语时,并没有刻意学习太多的语法,但由于日常生活中、学校里经常使用、朗读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了对于语言文字韵律感。而在学习外语时同样如此,语法总是大的难点之一。如若通过大量地去阅读,那么在做题时就会感觉“正确很顺嘴”。
徐州英语口语培训?越是常用的、越是必要的表达法,在各种文章中重复出现的频率越高,通过大量的重复,这些表达法会慢慢刻在脑海里。即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这些信息从短期记忆区域移动到了长期记忆区域,这些表达手法会渐渐成为你的“内嵌”表达手段。
朗读训练可以提高语言文字模式识别能力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让我们能在几十张脸中迅速识别出哪些是陌生的哪些是熟悉的,哪怕看到的并不是百分之百清楚、甚至可能是多少有点扭曲的图像。对于语言文字同样会有模式识别能力。
而朗读训练会提高一个人的语言文字模式识别能力。在进行语言文字处理时,我们往往是“整块处理”,而不是一个字一个字进行单个处理。模式识别在语言应用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我们可以说某个女孩“她编毛衣”、“织毛衣”;也可能说会说某个男孩“他编故事”,但是不会说“织故事”。尽管我们可能做不到详细解释“编”与“织”这两个字的区别,但不会用错。合理的解释是,我们在过去曾经遇到过大量的“编毛衣”、“织毛衣”、“编故事”之类的组合,但从未遇到过“织故事”的组合,于是潜意识里就不存在这个“模式”。
徐州英语口语培训?英语同样如此,大多数人只能清楚地说出“important”与“essential”之间的区别在于程度上的差异,即,“essential”相当于“very important”。但“essential”这个单词通常不会用来修饰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可能会说“He is an important teacher in my life.”,但轻易不会说“He is an essential teacher in my life.”而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这就是语言模式识别的厉害。使用环境的缺乏,让朗读就成了第二语言学习者训练自己的语言模式识别能力的可依赖的手段。反复朗读中,很多“模式”就会不由自主刻在脑子里,这就是所谓的“语感”。
温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