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平
新医学体系的构建者,即新中医诊疗体系的提出者和推广者。现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新中医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院长、贵州省援黔医疗核心、深圳大学筋膜学研究院席临床。从事中医临床近三十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原创和集成创新了多种中医针刺术,整理优化了多种疑难重症的中药配方,遵循古代中医“一针、二灸、三用药”“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优化治疗原则,超越了常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病、强直性脊柱炎等重大疑难病种;同时致力于中医古籍的挖掘整理和再创新及推广工作,为新的医学理论(筋膜学等)的验证提供大量的古文献依据及临床研究证据,是复兴中医坚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突出贡献】
直接带教培养海内外针刀医生数万人
考证针刀的渊源并主持编写《中国针刀医学史》
成功扶持多家三甲、二甲医院针刀医疗技术及科研的发展
主持申报了北京市针刀收费标准(全国个针刀收费标准)
主持并组织1999年届国际针刀医学学术交流大会,同时主编论文集
主持并组织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针刀医学学术年会,同时主编论文集
主持并组织2012年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同时主编论文集
【学术成就】
1、新中医诊疗体系的创立者、带头人。
在继承、挖掘古代失传的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整合现代中医发展的基础上,创立并提出了能用得上、摸得着、看得见、听得懂的新中医诊疗体系。新中医诊疗体系从整体辨证治疗观的理念出发,打破现代医学按人体功能、结构分科或中医分科分病的诊疗模式,从机体整体出发来诊治全身不同疾患,优化治疗方案,树立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整体治疗理念。
2、原创刺骨术(骨减压术)应用与中医骨痹及疑难重症的治疗。
对中医理论的创新对骨痹概念及疾病范畴的考证和重新认识:久病及肾,久病及络,而肾主骨,因而久病及骨,骨痹也是很多慢性疾病的最终发展状态,因此骨痹不仅指肢体关节痹病,多系统慢性疾病也可表现骨痹症状(如糖尿病、偏头痛、痛风等),扩大了中医优势病种。
刺骨术作为原创技术推广:已面向海内外推广近百余期,培训并影响国内临床医生达万余人,该技术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被山东省卫生厅列为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015年被江苏省卫生厅列为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
3、延伸发挥筋骨并重的理论内涵。更加明确治骨与治筋的方法,除了沿用传统筋柔骨正的治疗理念,用正骨等方法治疗筋出槽,骨错缝外,直接对骨骼进行刺骨治疗,明确并丰富治骨方法。
4、重新认识和诠释中医整体诊治理念。
从诊断方面:依据肌筋膜链、中医经络等学说主张针对患者全身进行详细的触诊,按照体、面、线、点的分序诊查,并结合现代其它检查手段确定治疗部位。
从治疗方面: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疾病的不同程度及发展阶段,选取一种或多种适合患者的方法治疗,凸显中医特色优势,打破传统诊疗思路局限和方法单一的局面,主张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的整体(多种方法优选治疗)治疗理念;在对疾病本质的新认识和新治疗理念的指导下,从机体整体出发同时诊治全身不同疾患,打破现代医学按人体功能、结构分科或中医分科分病的诊疗模式(临床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诊治局面)。
5、著有多本学术专著
著有《走出颈腰椎病针刀诊疗误区》,主编《针刀治疗腰椎病》、《针刀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参与编写《脊柱麻醉疼痛治疗学》,指导编写《针刀治疗肥胖病》,主持编写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针刀培训教材6本,及中华医药科学院南京新中医学研究院针刀医学教材3本,在级学术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6、研发多种中医配方及治疗器械
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整理了对多种疑难疾病治疗的中医配方;发明、改良了刺骨针(骨减压针)、椎间盘针、钩针、Z字型拨针、针刀术后贴和全自动针刀治疗床等多种医疗器械,其中4项获实用新型专利,5项专利产品均已成功上市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造福广大患者,赢得医生和患者的肯定。
【技术优势及特长】
原创技术:刺骨术、椎间孔时钟定位松解术等,擅长治疗颈肩腰腿痛等各类关节疾病,尤其对晚期骨关节炎、骨坏死、脊髓型颈椎病及顽固性椎管狭窄症等具有手术指征的疾病,通过中医微创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还对糖尿病、顽固性头痛、耳鸣耳聋等各科疑难病症,通过中药及中医微创治疗取得确切疗效。
所从事学科和专业领域的优势:突破了手术与非手术的治疗界限,使很多疾病变不治为可治,变难治为易治。技术,可娴熟应用各种中医微创治疗技术(如刺骨术、针刀、拨针及火针等常规针刺法)及脉诊、中药等诊疗技术;对多种中医微创技术操作方案及治疗工具加以改良创新,显著地提高了疗效、节约了花费。